陳海燕
摘 要:校企融合是職業教育生存、發展的內在需求和辦學趨勢,是未來優秀職業人培養的新渠道,是地方經濟電子商務行業蓬勃發展的現實需求。本文從校企文化的融合下電子商務專業文化建設的意義入手,探索出了中職電子商務專業文化建設的新途徑和新策略,通過實施專業文化建設,全面提升學生素質與能力,滿足電子商務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創新人才培養的方式,為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提供了新的建議。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文化;企業文化
一、校企文化融合下電子商務專業文化建設的意義
1.未來優秀職業人培養的新渠道
企業文化與專業文化的融合,是實現學生與員工角色順利切換的保證。作為培養優秀人才的職業學校必須緊聯企業,強化專業文化和企業文化的融合,使企業精神滲透到學校的專業建設中來,讓學生自覺接受企業的職業道德要求、行為規范和價值準則,使“未來員工”對企業有更多的認同感和歸宿感,進入企業后能盡快適應企業的各項規范和制度。
2.電子商務地方行業蓬勃發展的現實需要
根據中國互聯網中心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4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6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2.1%,網絡購物使用率提升至42.9%。而江陰作為蘇南經濟重要港口城市,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是江陰實施全面推進城市信息化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2014年8月8日,江陰的電子商務企業自發成立了電子商務協會,首個電子商務產業園落戶臨港新城,并成立了電商應用人才培訓基地,地方很多電商企業如秋后春筍紛紛崛起,如此巨大的人才需求,很多企業卻面臨招工難的現象,主流的電商專業卻成了紅牌專業,究其原因,很多電商畢業的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對自己所在的企業的認識出現錯誤傾向:一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能力過于自信,以至于不愿意踏踏實實地在基層崗位上認真工作,在工作中碰到一些問題歸咎于企業沒有給予相應的照顧,動則選擇離職,流失率相當高;二是部分學生過于低估自己,認為自己不能勝任遙不可及的電商崗位,以至于不敢嘗試;三是部分畢業生缺乏相應的職業道德,對自己所在的企業沒有歸屬感和認同感,在工作方面創新度不夠。這就要求我們通過電子商務專業文化建設,幫助學生更加理性地認識電子商務行業和企業,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強化就業、創業意識。
因此將優秀的企業文化融入中職專業文化建設中,構建具有鮮明“職業”特色的專業文化,著力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綜合職業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校企文化融合下電子商務專業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和策略
1.體現職業特色,構建和諧美觀的物質文化環境
環境是影響師生情感、品格涵養以及熏染文化氣息的一個相當微妙而現實的因素。校企文化對接下,學校要主動吸納企業元素,積極打上企業烙印,注重宣傳先進企業文化,積極引入企業文化特色。
(1)校園環境特色化
在校園環境中,融入了電子商務專業特色文化,主要是將學校長廊、櫥窗、墻面改造為校企文化交融的宣傳窗口。在文化長廊中不僅有國內著名十大電商風云人物,著名電商家的經典言論和優秀企業工作理念,同時在文化長廊中還展示了電子商務概述、發展史以及一些行業規則,以此樹立并形成學生對職業的認同感,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
(2)班級布置企業化
學生所在的班級就相當于員工所在的企業一樣,因此在班級的外觀布置上妍積極引入企業元素,包括:星級員工的標準、技能培養階段目標、員工的績效評估。讓學生時時刻刻以一個優秀的員工來要求自己。
(3)實習環境企業化
實訓室環境是專業文化的一種外在表象,是職業學校德育環境建設的特色所在。積極創設企業化氛圍,每個實訓室都進行有關本專業技術發展歷史、行業企業精神、業內成功人士、校內實訓制度、安全文明生產要求的專業環境布置,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的墻報、板報和櫥窗定期展示電子商務專業發展狀況、公布電子商務就業信息。
2.融入企業精神,建設嚴謹開放的專業精神文化
由于中職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他們對社會、人生形成了粗淺的認識和看法。他們中不少人兩三年后即將踏上工作崗位,成為社會的職業人。因此對校園外的大社會,對于自己的未來、人生既充滿憧憬,又懷有一種不自信;對外面的世界形成了很多朦朧、模糊的想法,同時也伴隨許多錯誤的認識。為此我們可以邀請企業負責人或優秀的員工來和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在交流中平等地對待,尋找共同的話語,擁有真誠的態度,循序漸進地對學生提出道德要求等。還可以通過開設多種形式的講壇,創設教育情境,從而提高教育的效果,如(1)聽企業負責人“傳道”講壇;(2)聽優秀企業員工“授業”講壇;(3)聽優秀畢業生“解惑”講壇。
3.對接企業管理,打造人本有序的專業制度文化
專業制度文化是專業文化的內在核心,是維系專業建設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套獨特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規范。在專業文化的建設中可以主動學習企業經驗,借鑒企業模式,提高管理實效。在諸多管理經驗中最值得借鑒有以下兩方面:
(1)引入企業8S管理
“8S”管理是不少企業目前對于車間采用的一種新管理方式,具體為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節約、學習。將“8S”引進到電子商務專業的實訓室中來,可以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熟悉、適應企業的管理方式,更有助于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完成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換,從而更好的融入企業。
(2)模擬企業“公司制”管理
校企文化融合下,對班級管理的模式進行了新的嘗試。提出了“上學即上班,上課即上崗”,“學生即員工,學習當工作,作業當業務”的管理理念。在班級管理中聘請了“暨陽運輸有限公司”作為我校的專業建設顧問,結合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目標,舉辦E-STYLE有限責任公司,在人員配備、組織管理等方面都借鑒企業管理模式。從班干部名稱的設置到班級獎懲量化細則都是以公司管理的制度作為參考,實行“每月模擬工資績效考核”。通過創造和模擬企業情境,實施班級企業化管理,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縮短了學生向“職業人”轉變的過程。
4.創新校企活動,突出職業本位的行為文化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下的活動體驗是培養學生行為文化的重要入口,可以從校企文化的對接口入手,以學生的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以校內外系列活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主參與、自我體驗、積極探索為特點,以活動促發展,寓德育于活動之中。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具體表現在:
(1)校內活動
第一,借助平臺,滲透教育。借助于主題班會開展誠信、團結、合作、創新等主題教育,號召學生自覺加強誠信、團結以及創新教育,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借助于江陰市文明風采大賽組織學生參加“我與企業零距離”征文比賽、學生職業生涯策劃規劃等活動。
第二,結合專業,提升技能。通過組織技能比武、技能展示在學生中營造苦練技能的氛圍,倡導“學好技能光榮,練好技能成才”觀念。結合學校專業特點,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利用自己所學知識,開展創業、創新、創優活動。讓學生既感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又能不斷提升專業水平。
(2)校外實踐
第一,了解社會,熟悉江陰。帶領學生調查江陰知名企業,更好地了解企業成功人士的事跡和經驗,領悟江陰精神,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價值觀,提高綜合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二,走進企業,體驗職業。帶領老師參加江陰電子商務協會組織的電商大會,組織學生進入“淘江陰”、“櫻桃陣”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電商企業,了解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了解電商工作崗位的操作流程;利用企業實踐日和節假日,寒暑假時間,進行崗位實習,切身感受到專業知識、技能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充分體驗到企業的競爭壓力與崗位責任,提高職業認識,找準自身定位。
參考文獻:
[1]李建榮,錢松,王斌,陳景忠.基于“校企文化融合”下的高職院校專業文化建設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1).
[2]陸迎真.校企合作開展校園專業文化建設策略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2).
[3]郭延琴.校企合作背景下企業文化植入探索--以文秘專業教學為例[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11(3).
[4]鄧虹.關于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的融合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11).
[5]趙良輝,肖健華.電子商務專業文化的倡導與建設[J].電子商務,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