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婷
摘要:小學教師應該持有正確的學生觀、新的教育活動觀、新的教師權威觀、學習觀。小學教師應該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只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為國家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小學教育;小學教師;教育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7-0135-01
小學教育是基礎,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在小學階段無論是身體,還是知識,都是成長最旺盛的時期,在人生的發展歷程中處于十分重要的階段,打好小學的基礎,對學生之后的學習和成長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學生接受完整優秀的小學教育,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同時也對學生今后接受更進一步的教育,提供了重要條件。另外,從我們國家來說,普及小學教育、提高學生的基礎能力,會更有利于小學生順利進行中、高等教育,對全民族的整體素質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幫助。所以打好小學教育的基礎,接受進一步的教育,對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各級各類人才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
小學教師在教師隊伍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理念、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等都要較強而且全面。其中教育理念是一種教育思想觀念,是人們對教育現象或者教育活動的理性認識,也是一種教育哲學觀點。韓延明曾在文章中指出,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在教育實踐、思維活動及文化積淀和交流中逐漸形成的教育價值取向與追求,具有相對穩定性、延續性和指向性。而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指的就是小學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教育思維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對“小學教育應然”的一種理性認識以及主觀要求。雖然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并不具有工具性價值,對教學效果也并不會有著直接的影響,但它是小學教師在教學中的基礎,是小學老師教學生涯的靈魂,它對小學教師的專業視野、教育行為方式起著制約的作用。
一、小學教師應該持有正確的學生觀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小學生是“人”的觀念,有著作為人的尊嚴以及合理需要,對此我們應該加以重視和尊重。小學教師并不能一味地追求學生學業的提升,而是應該賦予學生“人”的內涵,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提升能力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內心世界的發展。學生作為一個“人”,是有著自己的情感和價值觀等內在品質和修養的,而這些內在品質和修養的塑造也正是小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使命,這正是小學教育的重要作用,也是素質教育的固有要求。另外,小學生是一個不斷成長中的人,具有發展性,所以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不足,對此小學教師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教學中應該充滿愛心,也要有更多的耐心。同時,小學老師應該正確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小學生作為人,也是有獨特個性的,具有獨特性,所以,小學教師應該樹立面向全體小學生的觀念,注重因材施教。
二、小學教師應該持有新的教育活動觀
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的實踐方式,是溝通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重要橋梁。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育活動的最終目的正是為了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在學習中培養和發展自身能力,最終學會學習與創新。所以老師要圍繞這個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造可能、提供應有的條件,從而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有所收獲與發展,最終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小學教師應該樹立新的權威觀
教師權威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夠讓學生信從的力量或影響力。教師權威分為“外在依附”的教師權威以及“內在生成”的感召、專業權威,前者帶有“契約”或“法定”的性質,對學生具有強制性,必須服從和遵守,這是一定社會賦予老師的,所以教師在行使這種權威時往往會讓學生心生反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和對立情緒。而后者和教師自身所具有的素質、素養有著密切的關系,是由教師所具有的“德、才、學、識”而形成,與前者相比,教師“內在生成”的權威并不具有強制性,反而學生對老師這種發自內心的信服往往會讓學生更好地驅動自己自覺主動地學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師教育教學的影響。
四、小學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當代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日新月異的社會,終身學習也就成了當代社會的重要特征。陶行知先生在《教師自己主動進修》中就曾強調了教師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指出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保持常青。現代教育觀念也提倡教師要經常給自己“充電”,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素質,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教育逐漸呈現出了新的時代特點,對教師的教育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可能照本宣科、一成不變地照搬照抄,要在教學中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學習,將學習養成一種習慣,從而成為能夠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學習型教師。
五、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未來的小學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地學習并充實自己,爭取早日能夠持有并掌握這些教育理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小學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韓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學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09:55-56.
[2]廖策權.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淺析[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