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摘 要:隨著新課改不斷的推行,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不斷改革創新,迎合新課改標準要求,提出了體驗式學習理念。將體驗學習應用到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探索其應有的好處與重要意義。小學科學是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重點學科,其涉及的內容廣泛,知識點繁多,也是小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率與質量,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是現在小學科學教師密切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新課改;體驗式學習;體驗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科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給予了學生更多的樂趣和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科學學科既突出了實踐基礎,也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生逐漸愛上科學。本文以體驗學習為教學依據,探索體驗學習如何使小學科學學習帶來更多的樂趣,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抓住體驗學習時機,激發探索興趣
在短暫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并非課堂上的任何一個時刻都適合運用體驗式學習方法。所以,體驗學習要抓住機會,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學生最為專注的時候將學生學習的最高點達到最佳,使得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激發起學生探索科學的欲望。
例如,在學習光的傳播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樹林里的光、房間里的光、透過房間玻璃的光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光是怎樣的。然后,教師就應該利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繼續探索光的形成。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塑料吸管拿出來分發給學生,讓學生透過吸管觀察是否能看見光?學生普遍反饋是可以看見光的。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將吸管彎曲之后,再觀察是否看見光?學生都反饋是沒有看見光。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結果進行總結,光是延直線傳播的。學生通過真實體驗和感受,更深刻地了解了光的直線傳播性質,使得學生對科學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體驗式模擬,享受體驗學習過程
體驗式模擬是指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感受科學知識,在角色中感悟知識內容。比如,在學習運動與摩擦力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創設生活情境,播放汽車的啟動、運行以及剎車的狀況,還有一雙鞋底破損的鞋子,這雙鞋子為什么會破損呢?引起了學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于是,教師帶領學生在教室里走路,感受鞋子與地面的摩擦,使得學生真切體會到摩擦力的存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與動力之間的關系。
三、巧設問題,激活學生體驗經驗
將體驗學習應用于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巧設問題、激活學生的體驗經驗,使得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升。不論是小學教學的哪一門學科,都不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脫離開來,要充分注重學生的生活實踐性,將生活實際更多地融入科學教學過程中,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在學習《小車的運動》一課時,教師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常見的超重汽車圖片,并且提出問題:超重汽車行駛過程中,速度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地進行猜想,學生的想法各異。然后教師再帶領學生動手實驗操作,進行實際驗證。在實驗中,教師向學生提問有關實驗操作內容中的注意事項,對于那些復雜的實驗內容可以將學生進行有效分組,讓他們分工協作來完成,這樣會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也能在合作學習中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探索知識的樂趣。
四、豐富體驗方式,促使學生享受學習樂趣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內容的設置也不能完全脫離生活實際。同時,教師要不斷豐富學生的體驗學習方式,比如生活體驗、實驗體驗、游戲體驗以及模擬體驗等等,將更多的競爭元素融入進去,使學生得到適當的激勵和鼓勵,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得科學課堂教學更加有效。比如,在學習浮力內容時,教材中是將沉在水里的物體漂浮起來。教材內容講述的幾種方法中,有水中加鹽、改變重量、改變形狀、借助漂浮物以及增大空間等。教師要將體驗學習運用其中,就必須帶領學生完成這些體驗活動。教師先拿一個空塑料瓶放在盛滿水的玻璃容器中,然后讓學生想辦法將塑料瓶沉下去,然后又讓它浮起來。學生動手操作,在實驗操作中感受科學知識的魅力,強化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體驗式學習,使學生深深感受到科學學習帶來的樂趣,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提升科學課堂教學效果,提高科學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英.體驗初探教育學的體驗范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
[2]熊梅.綜合實踐活動開發與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馬歡.從理念到課堂:小學科學探究教學的實現條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4]耿宏麗.小學科學課探究學習評價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