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花
摘 要: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主要內容,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是其未來學好語文知識的前提,識字能力是一項需要長期積累的知識技能,只靠日常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習慣,充分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讓其在生活中能夠主動地進行知識積累。就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進行研究,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識字;識字能力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和創新,教育工作者逐漸意識到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性,小學正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小學語文的學習來說,自主識字能力是其他知識學習的基礎,是學好語文的關鍵。
一、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現狀及問題
1.教師對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
當前我國的教育形勢通常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尤其是語文知識的教學形勢比較單一枯燥,很難進行方式上的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播,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和提高。識字能力是語文知識學習的基礎,是一項需要長期積累的技能。而通常情況下,教師認為完成了課堂上的知識教學就是完成了語文教學的教學任務,沒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識字的意識,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2.沒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傳統的教學形勢仍然以教師的教學作為教育工作的主體,教師常常希望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學生接受更多的知識,因此大量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這種想法是好的,但由于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出發,最終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接受過于被動,并且對大部分的知識不能完全理解和消化,久而久之,喪失了學習的興趣,這樣反而無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生字的學習是一個較為枯燥的過程,尤其是對心智尚未發育成熟的小學生,他們對于生字的學習不能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對于生字的記憶也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利用適當的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為目的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
1.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往往對新知識、新事物充滿好奇,但同時又不能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容易出現三分鐘熱度的現象。針對這一特點,教師要合理地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例如,在進行生字教學的時候給學生講述造字的小故事,或者利用一些卡片、模型以及多媒體設備進行生動形象的教學,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并逐漸形成自主學習、自主識字的意識和能力。
2.結合實際,從學生自身的能力出發
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尤其是對于生字教學,要符合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小學生對于生字的記憶最初較為短暫,這就需要教師擁有足夠的耐心,不斷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深化記憶,幫助學生找到有效的記憶方法。對于生字教學,教師一定要結合實際,著重培養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自主地對生字進行記憶和運用的意識,把知識的教學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學習和積累,從而完成對知識的掌握。
3.小組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由學生自主地對所學知識進行課前預習,并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分析生字的造字方法和組成結構,互相交流生字的記憶方法,同時還可以在小組之間展開生字記憶的比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使學習的過程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打破學生對知識學習枯燥乏味的傳統印象,最終能夠發自內心地熱愛學習,并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識字能力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性技能,在教學過程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因此,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就成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當務之急。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對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生字進行學習和積累,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慧.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2]謝艷霞.論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教學方法[J].教師,2014(3):30-31.
[3]張艷,熊代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4(3):104.
[4]井建平.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識字能力探析[J].學周刊,2011(5):9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