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學
摘 要: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在現行班級授課制的管理模式下,課堂教學是進行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利用自主興趣實驗,優化物理課堂教學環境是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提高物理教學效率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自主興趣實驗;教學環境;綜合實踐活動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應試教育正逐步被素質教育所取代,舊的傳統教育模式已無法適應教育對象及社會發展的需求。《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強調了“過程與方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并要求始終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參與實驗探究過程,其實這也符合物理學科的特點——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和符合人們認知客觀事物的規律。因此在教學中“過程與方法”顯得尤為重要,而學生自主實驗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優化物理課堂教學環境的重要方法,所以充分利用自主興趣實驗優化物理課堂教學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充分利用自主興趣實驗優化物理課堂教學環境要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這里說的“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是指課內實驗和課外實驗。根據本人十多年的教學經驗,下面就通過課內、課外兩個方面對如何利用自主興趣實驗來優化物理課堂教學環境進行闡述。
一、充分利用課內自主興趣實驗優化物理課堂教學環境
物理學科是門實驗科學,我們把中學物理的41個學生實驗、70多個演示實驗逐一進行研究。在保持通過實驗來揭示物理規律這個原則不變的前提下,我們努力將每個實驗都做了一些趣味性的改進。實驗教學能否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發揮其積極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要看學生是否對實驗充滿興趣和積極性,且各個實驗環節或準備工作是否到位,以使實驗能安全順利地開展。為此,教師要大膽放手,鼓勵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的思維“舞動”起來,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活躍起來。如:在演示“水不善于傳熱”的實驗時,我讓學生取來一個較大口徑,能輕松放入小魚的試管,同時在試管里加入水,提醒學生實驗操作注意事項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試管上部經酒精燈加熱的水已發熱、沸騰,而試管底部的小魚卻仍在輕松游動,學生見此情景感到特別好奇,對物理實驗及其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物理科學知識有了進一步探索和追求的欲望,從而也進一步優化了物理課堂教學環境。
二、充分利用課外自主興趣實驗優化物理課堂教學環境
課外興趣實驗是課堂學習的補充,是素質教育的需要。因為在我國部分農村中學尤其是一些貧困山區,中學實驗儀器設備短缺情況普遍存在。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克服單純的“等、靠、要”思想,鼓勵和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自制儀器,尤其是利用一些日常器具進行實驗。我們要想辦法從現實生活中尋找,并學會“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其實,只要我們稍加留意,我們就會發現我們身邊就存在著大量的間接或直接的實驗器材,這恰恰體現了物理實驗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的一面。
課外實驗不僅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深化,而且也是增強學生實驗技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變通、靈活應用的體現。課外實驗使學生可以在一個相對輕松自由的環境中,不受時間、場地等限制,放開手腳和思路,反復實驗、反復觀察,直到實驗滿意為止。如:演示阿基米德定律實驗時,將排出的水先倒一半至掛在彈簧秤下的小桶內,而不是一次性全部倒入,稍后讓學生觀察彈簧指針停在何處?提問學生彈簧指針為什么沒有回到原來的位置?然后,再將排出的水倒一些至小桶內,讓學生再次觀察指針移動的情況,指針是不是離原來位置更近了一些?最后將排出的水全部倒入小桶內,讓學生觀察,發現此時的彈簧指針回到了原處。學生在倒水過程中理解了阿基米德定律,這樣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激發了其學習物理的興趣。
學生在預習和自學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對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對某些物理規律將信將疑,有時想不通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影響自學效果。教師應怎樣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呢?指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做個小實驗就是最好的辦法。例如小實驗“筷子提米”,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確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認識了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小實驗可以起到“引導”“解惑”的推動作用,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物理知識,降低學習難度,通過對實驗的制作、研究、討論、改進和提高,幫助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效果會大幅度提高,使得物理教學環境課堂得到更進一步優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堅持“兩條腿走路”的自主興趣實驗,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學科興趣的捷徑。物理課集理論與實踐于一體,我們物理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對學生物理自主興趣實驗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物理學科方面得到更大的發展,從而提升本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這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經驗的激活、豐富與提升,更能使得他們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能力得到鞏固和加強,并且對實驗操作的規范和嚴密性產生更深刻的印象,使得學生的興趣得以提高與持久。
使學生能夠獲得綜合實踐活動課所要求的“自主活動,直接體驗”的親身感受,最有效的辦法莫過于讓教師能夠像學生那樣參與到活動過程中去,通過活動實際感受活動課是怎樣進行的,感悟學生是怎樣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這樣一來,教師就會結合自己的活動實際,反思自己的教學,就會自覺地總結綜合實踐活動課和傳統學科課程的區別,找出自己以往教學行為和新課程要求的差距,進一步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劉學穎.激發學生興趣,優化物理課堂[J].管理觀察,201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