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通相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物理教學也應該根據相應的政策和要求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進。通過多年的實際經驗,對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相應的改善措施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夠為促進我國理科綜合考試中物理教學的完善提供一份力量。
關鍵詞:新課改;理科綜合;物理教學
通過課程改革能夠使得課堂教學等多個方面更加適應我國的現狀,在新課改下,主要強調了學生為本的思想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科學高效。
一、傳統物理教學中的不足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有效地保證了教學質量和效率,再加上對新課改理念與實踐的結合,使得新課改教學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隊伍的使用。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教師往往將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自己覺得學生需要什么就講什么,并不去深究學生是否真的需要這方面的知識,使得學生在學習效率和質量上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阻礙了新課改課堂教學的發展,下文主要對傳統物理教學的不足進行闡述:
(一)教學主體把握不當
新課改下的物理教學主要是探究式實驗性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教學課堂的主體,應該努力增加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中并不能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多半是枯燥地對課本知識進行闡述和講解,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較為厭煩,不能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二)物理實驗形式化
物理可以稱為物體的原理,通過各種各樣的實驗能夠對物體的原理進行表現,對此物理中的實驗是很關鍵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物理學科的初級階段,通過高中物理實驗能夠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一定程度的增強,能夠為學生在后期進行更進一步的物理研究打下基礎。但是在傳統的物理實驗中并沒有對之進行重視,多數是在課堂上老師將理論知識講解給學生之后,再讓學生進行實驗,體現出了一定的形式化,多為應付課程,不能對物理實驗產生重視,不能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教學模式較為單一
高中物理教學由于其本質需要進行探究性和情景相互結合進行教學,通過一定的情景設置能夠增加學生對物理知識的不斷探究,激發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興趣,但是還是有不少的物理教學一味地進行課堂物理知識的講解,不能將物理知識融入相應的情境中,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會阻礙學生對于物理知識更深的研究。
二、新課改下物理教學的改善措施
(一)堅持以學生為主
為了做好新課改下的物理教學,首先要把握好對新課改中的主題思想,即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新課改下的物理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師來進行輔助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課堂教學,不但要將學生作為主體,還要讓學生能夠正確地作為主體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另外,教師要對學習進度進行把握,不但要對課堂教學的效率進行控制,還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選擇,要充分地了解學生想要學什么、喜歡學什么,然后對號入座,選出相適應的物理知識進行講解,摒棄原有的不管不顧地向學生講述物理知識的觀念,將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地對物理知識進行學習。
(二)營造教學情境
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對此教師需要營造出豐富的教學情境,通過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能夠在這樣的一個教學氛圍中進行學習,而引入教學情境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多媒體教學,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創造出各式各樣的教學情境,學生能夠利用不同的教學情境對物理知識進行理解和學習,能夠生動形象地對物理知識進行闡述,增加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興趣,增加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主動性。
(三)完善教學模式
高中物理中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是很重要的,這與高中物理知識的結構特點是分不開的。為了保證探究式物理教學的開展,教師需要對課本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對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把握,并制定相應的問題和情境,使得學生能夠較為主動地對問題和情境進行研究。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輔助地位,提高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總之,在新課改下我國的物理教學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針對傳統物理教學中的不足,教師應該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營造愉悅的課堂氣氛,努力增加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能力,保證物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徐進娟.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1(29).
[2]呂春富.試論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1(2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