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泛波 丁洲權
摘 要:課堂教育是一種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而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生成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生成性課堂教學已經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的廣泛關注,而且小學數學課堂生成性的教學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因此,通過分析小學數學生成性教學特點,研究小學數學生成性教學的積極策略,以此促進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與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成性;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具有互動的特點,師生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共同推動數學課堂活動的發展。作為生成性教學活動,這一過程主要受到師生以及各種原因的影響,因此需要積極調控這種生成性因素。所以,筆者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成性教學進行研究,從而促進小學數學課堂的順利進行。
一、小學數學生成性教學的特點分析
1.多樣性
生成性主要是在真實的教學課堂中出現的,而且在師生的活動中比較明顯,生成性的資源主要來自學生的認知需求。課堂是一種動態過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主體不同,會在教學內容上出現不同的感受。例如,學生會突然提出一個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會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或者是課堂中的突發現象等。這都體現了課堂生成問題的多樣性,也給數學教師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2.短暫性
由于課堂生成的時間比較短暫,寄托于動態教學中進行的師生互動等。實際教學中一些精彩的生成常常在學生的一個精彩的回答、簡短的辯論或者是學生的一個隨意的行為中體現。因此,教師如果積極捕捉到了這一現象,并加以合理利用,就能夠對課堂起到調試的作用。
3.教育價值
對于生成性資源來說,本身在教育教學方面具有一定的價值與意義。教師根據生成的教育價值來選擇資源、判斷資源等。因此,動態的生成性資源可以作為教學內容,使教學目標得以實現,還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拓展,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然而,對于生成資源并不是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的,其中一些資源有助于教學的發展,但是也有一些具有一定的潛在價值等。因此,應該加強對其的開發與利用。
二、小學數學生成性教學的策略分析
1.課前的預設策略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做到課前的精心備課,首先要將課上出現的可能情況進行預設。第一,吃透教材,對文本的重難點應該進行生成點的預設,努力找到文本中的三維目標生成點;第二,要對學情進行研究、積極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生活體驗,才能做到很好的預設;第三,還要進行可能的預測,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以及答案進行預設。其次,重組教學內容的結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預設過程中重新整合教材內容,使個性化的教材得以形成,加強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緊密相連,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有,還要通過教學空間的拓展,開闊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對信息工具的應用,拓寬視野。最后,在教學環節上進行彈性設置。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課前將課堂中的各個環節內容進行合理預設,加強彈性與留白的預設,針對學生的知識結構與經驗等,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
2.非預設生成的教學策略
(1)積極發揮錯誤的作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運用學生所發生的錯誤,并且積極針對他們的錯誤進行分析原因。首先,應該加強學生的估算水平,讓學生通過估算的方式及時發現自身的錯誤。
(2)點化歸真
針對一些學生會在課堂中提出的讓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首先,教師要積極正視這種情形,以平和的心態糾正學生的錯誤思想。其次,要及時消除學生的歧義。最后,由于學生提出問題以后,老師與學生的思路會出現混亂現象,這時就應該積極轉移學生的注意力,重新調整教學思路,為學生點明學習方向,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
(3)以退為進
每個學生主體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對于教師來說應該積極規避盲從。非預設性的生成信息,主要有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成果,還有一些潛在的數學規律的片面認識等。大多數的學生不能進行正確判斷。因此,教師應該積極規避盲從。最后,對于數學老師來說,還要學會拋出問題。針對非預設性的生成信息,需要師生在較短的時間完成,因此要想使老師的失誤得以避免,應該將其作為一種問題拋給學生,這樣既可以延長自己的思考時間,又能積極促進教學活動有序進行。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數學課堂的生成性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對學生個性的尊重,以及學生獨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價值。因此,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加強課堂生動性教學策略的實施,以促進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謝麗娜.生成性教學的失范與規范[J].教育科學論壇,2012(9):85-86.
[2]呂敏霞.生成性教學探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36-38.
[3]岳潤華.讓生成性教學點亮數學課堂[J].學周刊,2015(12):205-206.
編輯 徐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