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有富
摘 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打下基礎的一項重要工作。可一提起筆來,許多學生都感到不會寫、難寫,即使勉強寫出來的文章,也存在著內容單一、枯燥乏味的弊端。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寫作興趣沒有被調動起來,沒有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因此,廣大教師必須把“引趣”放在首位,從而激發學生情感,產生寫作欲望。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寫作;興趣
一、積累豐富的作文材料,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
新課程理念要求:“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所以,我為了能讓學生有豐富的寫作材料,盡可能設計一些豐富的實踐活動。例如,寫人作文,我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去觀察、采訪、記錄這個人的基本情況,包括他的興趣、愛好,以及在他身上都發生過哪些值得你寫的事情。這樣,等到寫作文時就會有話可說了。寫景作文,可以提前布置學生到自己喜歡的地方玩一玩,看一看,將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拍下來。這樣,在玩中不知不覺積累了寫作材料。寫物作文,也可以讓學生提前觀察。比如寫動物,可去動物園或養小動物的人家了解有關知識,或在書店、網絡上查找相關資料;寫植物,可先觀察自己要描寫的植物形態和生長情況等。通過觀察自己要描寫的植物形態和生長情況等。通過觀察來積累一定的材料。學生在快樂的生活中搜集到自己感興趣的資料,又何愁無話可說呢?
二、用豐富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師是教學的研究者,更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只有為學生創造豐富的、富有情趣的學習方式才能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在作文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創設愉快和諧的氣氛,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開啟他們的思維,激發寫作興趣。在教完小學五年級第五冊《神筆馬良》一文后,我設計了這樣一種教學方式。我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將這篇神奇的故事復述下來。接著,利用一節課,讓學生講這個故事。此時,學生都沉浸在神奇的故事中,我也會側耳傾聽。當學生聽完故事,我說:“同學們,你們聽到了嗎?好像有人在吵架。”學生莫名其妙,東張西望。“沒有人呀,在哪兒呢?”于是,我又裝作很正經的樣子說:“肯定有人在吵架,就在附近。”緊接著,我來到一名學生桌前,打開她的文具盒說:“爭吵的人在這呢。”學生被逗得哈哈大笑。我又故意尖聲尖氣地說:“格尺大哥,你能不能好好躺著,都壓到我了。”其他學生都圍過來,只見文具盒里的文具亂糟糟放在了一起。我接著說:“鋼筆小弟抗議了,格尺大哥又會怎么樣呢?它又會跟鋼筆怎樣爭吵呢?鉛筆妹妹又說些什么呢?”這樣,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一位學生說:“鋼筆老弟,真不好意思,是我壓著你了,真是抱歉,我動動就是了。”又有一位學生說:“鋼筆老弟,別那么嬌氣好不好,咱好歹也是個爺們兒。”就這樣,在我的誘導下,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在不知不覺中編出了一則童話故事。效果真不錯,連平時最不會寫作文的學生也寫出了幾百字的文章。從而我總結出:善于誘導學生學習,是教師引發學生興趣的一種手段。既有利于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又清除了學生怕寫、不會寫的心理障礙。
三、畫寫結合指導寫作過程,增強學生寫作興趣
現在許多老師在作文指導課上,花費時間較多,有時整整一節課都在講,指導的也非常詳盡,把寫什么,怎么開頭,怎么結尾都一一交代,甚至列出提綱,提供一大串詞語供學生參考,這樣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為這樣詳盡的指導,實際上是給學生的寫作設置了一些障礙,結果寫出的習作往往大同小異。因此,教師在作文指導過程中不能給學生框子,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自由”不等于“放任”,必要指導是不可少的。教師應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入手,給學生思維一個可以自由翱翔的廣闊空間。比如,“這節課,我們上語文課”,此話一出,學生必然會感到枯燥,如果將它引入到學生感興趣的畫面上來:“請同學們拿出筆來和老師一起畫一棵大樹。”學生立刻來了精神,畫樹干、樹枝和樹葉,此時教師再將作文與它相聯系。“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畫大樹的過程與我們寫作文的過程是一樣的,樹干相當于我們寫作文時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些樹枝相當于具體形象的語言。”這時學生就會構思,主要思想是什么,從哪些方面去寫,如何將它寫具體,想好了,就開始動筆寫起來。這樣,以畫畫的形式來指導寫作過程,既提出了要求,引導了方向,又給學生留下了添枝加葉的空間,既讓學生產生了興趣,又自然地過渡到寫作上來,師生都會感到輕松、自然。
總之,只有不斷地更新教學方式,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才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從而激發寫作興趣。
參考文獻:
[1]賴紅紅.淺談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的方法[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下旬,2013(3).
[2]潘麗如.淺談作文課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J].文理導航:上旬,2012(1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