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以昌
摘 要:培養學生的地理解題能力,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解題技巧,還可以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熟練地運用所學到的地理知識。教師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讓學生明白應當將技巧以及規律當作學習地理的切入點,只有這樣,才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知,才可以讓學生從多角度去解決地理問題。
關鍵詞:高中地理;解題能力;方法培養
培養學生的地理解題能力是教師進行地理教學過程中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知道地理事物是瞬息萬變的,所以學生憑借“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的學習方法是不能夠很好地掌握地理知識的,對于大量的地理知識以及現象,學生只有在掌握了基礎的解題能力之后,才能夠真正理解和吸收。
一、將地理知識與圖畫結合,實現解題的化繁為簡
在地理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地理知識都有與之相應的圖畫存在。教師在講解地理題目的時候,也大多是需要配圖解答的。同時,合理運用參考圖以及地圖等,可以有效地降低地理問題的難度,所以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是獲取高分的重要途徑。
首先,教師可以將地理知識與地圖進行有機結合。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課本插圖、地圖冊、地理模式等,都可以有效地將地理知識與對地圖的學習結合起來。例如,在講中國行政區劃時,教師就可以事先準備好有關中國行政區的空白的圖,然后,選幾個學生上臺填寫相關的省份名稱,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畫出省區之間的界限;之后,為了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填寫好的中國行政區的圖按省之間的界限剪開,制成拼圖,讓學生動手拼,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手能力。其次,引導學生正確讀圖。為了更好地將地理知識和圖畫結合,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序的地圖知識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指導學生對地圖進行分類,并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不同類型地圖判讀的方法以及技巧。最后,反復推敲和反思經典的地圖題目。通過不斷地推敲經典的地圖題可以實現學習上的舉一反三。
二、加強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正確理解和分析地理問題
在進行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和解決地理問題的時候,充分運用信息加工能力可以有效掌握地理知識點和解決地理問題。同時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信息加工能力,即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已經成為適應這個社會的基本能力。現在的地理信息多如牛毛,學生要學會根據具體的實際問題來找到適合的信息。首先,充分利用計算機資源。網絡中有著豐富的地理信息和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當學生遇到較難的問題時,可以利用網絡查詢,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實現自主學習。例如在進行洋流內容的教學時,教師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對洋流有一個了解,就可以先讓學生從網上查詢洋流對海岸帶影響的文章和圖片,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查找資料制作一份能夠展示自己查詢成果的事物,例如海報、小論文等。其次,在開展實踐活動中提高信息加工的能力。例如在收集降水量數據,繪制降水量的樹狀圖的作業中,就是運用了這種方法,讓學生在動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提高信息整合的能力。
三、在對地理現象的分析過程中,增加學生的預測能力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對地理活動變化的預測活動,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因為一些地理現象的出現和發展是要經過極其漫長的過程的,例如煤的演變、滄海桑田等,所以教師就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又與之相關的地理材料,在學生對某一地理現象有一個基礎的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預測。其實,學生對地理現象的預測需要學生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識,只有學生掌握的地理知識夠豐富,才可以更好地進行預測構建。現在我們來舉一個培養學生預測能力的教學實踐的例子:針對全球變暖會導致地球生態環境惡化這一點,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一些科學家的預測,例如預測火災、洪水等災害會加劇、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頻率會加大等,以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然后再讓學生進行一些自己的預測,對于學生給出的預測,教師還要進行認真的評價,同時對有想法、有合理預測的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揚。
總之,教師作為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應當積極地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和技巧,實現學生自主學習,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解題能力的培養是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和提高地理成績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通過情景設置、游戲教學等方式培養學生知識點與地圖相結合的解決技巧、培養學生信息加工的能力等。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地理解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應當對解決問題的培養方法給予極大的關注。
參考文獻:
[1]陳保華.關于高中生地理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2]梁苗惠.高中生地理書面表達能力培養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青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