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智草
【摘 要】作文一直是令師生頭痛的事。在教學中教師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導作文,費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學生卻是怕上作文課,也怕寫作文。作文教學水平不高已成了長期困擾我校作文教學的嚴重問題。
【關鍵詞】寫作;情感寫作;資源;自主寫作
語文教學難在作文。難在何處?據觀察,對于老師來說,作文教學是費時費力,而效果卻不盡人意,這令不少語文教師深感頭痛。對于學生來說,寫作文時感到無話可寫,或者有寫無章,或者有文無采,不少學生畏懼作文課,絕大部分學生沒有自主寫作要求。特別是剛開始學寫作的小學生。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級的寫話高出一個層次,很多學生便對作文產生畏懼心理,感覺無處下手。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他們自覺地經常練筆,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作文水平。下面我就簡單談談自己起步作文教學的一些做法:
一、營造氛圍、激發寫作情感
無數的事實證明:寬松,和諧的氛圍有利于形成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良好關系,有利于學生自主并全身心地參與學習,這也正是課堂教學“人文化”的重要體現。因此,在習作課上,教師應利用各種手段,努力構建一個民主、寬松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有真情實感。如筆者指導寫《一次有趣的游戲》之前,問學生:“大家愛玩游戲嗎?”學生一聽有游戲玩,樂得歡呼起來:“愛玩!愛玩!”“那好,現在我們就來玩一個游戲‘貼鼻子。”接著筆者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小丑的臉,讓學生排好隊按順序把眼睛蒙上,一個接一個到黑板上去貼鼻子。看得出來,學生一個個玩得很投入、很開心。游戲結束后,筆者叫大家拿出筆來把你剛才看勐的、自己親身體驗到的寫下來。學生們有了親身感受,寫起作文來得心應手,很快就寫好了作文,并且個個寫得生動具體。把習作教學活動變成一場妙趣橫生的游戲,變成一項奇象疊出的實驗,變成一次促膝傾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激發寫作情感,調動寫作積極性,讓他們覺得寫作文不是讓人討厭的事。
二、聯系生活、挖掘寫作資源
“無話可說,沒內容可寫”是困擾小學生作文的重要問題,起步階段更是如此。這與教師在取材方面限制太多有關,我們總是告誡學生,什么是值得寫的,什么是不值得寫的,到頭來,學生反而縮手縮腳,無從下筆。其實,捅破蒙在“作文”之上的一層紙,就會發現作文就是生活,有生活就有可寫的素材,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沒有不可寫進作文的。分享假期瀏覽的經歷,講述自己的社會見聞,介紹自己喜歡的書籍或者電視節目,暢談自己的理想,傾吐自己的快樂和煩惱……目之所及,耳之所聞,寫下來就是作文!每一次的習作教學活動,根據習作的要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從生活中取材,如寫有關于秋天風景的習作,可以讓學生把上學路上的田野、小路、菜園寫進作文;也可以寫校園、草地、山坡……還可以在寫作之前帶領學生去草地上,山坡上,樹林里觀賞那里的風景。
再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的學生看了田野里農民伯伯堆的草垛,能把它寫成有的像寶塔,有的像元寶……這樣的好句子,寫得形象、生動:跟他仔細觀察是分不開的。為了讓學生的習作能更好的取材于生活,筆者讓學生堅持寫“隨記”,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或者所見所聞寫成“隨記”。等到要寫作文時,可以把平時寫的內容再加工,就是一篇好作文了。生活就像萬花筒,多姿多彩,學生如能把這五彩的生活寫下來。那么,他們的作文內容也就五彩繽紛了。
三、放手寫作、突出寫作自主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鼓勵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要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必須還給學生寫作自主權。
作文時空多些彈性:一是從時間上說,由于學生習作基礎、生活經驗、材料積累等存在差異,對同一作文題,有的一節課能完成,有的一節課根本不夠。因此,應允許學有余力的學生在課內完成習作后,交流討論,自行修改。對習作有困難的學生允許課外查找資料,尋找幫助。二是從空間上說,可根據習作的實際需要,課前做好習作準備,如體驗生活,搜集素材等。課中允許自由結合,自由“拜師”,自由朗讀習作,小組幫助修改。課后相互評點,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二度重寫。三是從習作要求上說,對習作的內容、寫法、字數不作硬性規定,讓學生按行文所需,該長則長,該短則短。
習作內容自行選擇:學生生活經歷、文化背景、興趣愛好各不相同,其選擇的習作內容自然也不一樣,高明的教師總是努力創設各種情境,提供各種機會,打開學生的思路,滿足學生習作的興趣和需要。于永正老師上《說說、畫畫、寫寫》的作文課,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之后,提供了班上的兩位學生、老師自己、孫悟空和豬八戒這眾多對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確定寫誰。這幾個寫作對象中,既有學生熟悉的,也有現實中不存在但感興趣的。這樣選擇性強,寫記實作文,想象作文都可以。由于有話可說,有感可發,學生寫出來的習作當然生動有趣,異彩紛呈.令人拍案叫絕。
習作語言多些個性:小學生的語言有獨特的個性特征。教師要肯定小學生大膽使用一些不很成熟但極富個性的語言和句式。學生個體是千差萬別的,我們應實事求是地、因人而異地看待他們。讓不同的學生都得到成功的激勵,促使他們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相應的發展。
四、課外閱讀、調動學生積極性
閱讀量對寫作的影響是直接的,閱讀量越多,對寫作的影響越大。閱讀對于提高寫作能力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以大量閱讀帶動寫,這樣,學生可以提高興趣,又“磨刀不誤砍柴工”。尤其在小學生開始學習寫作文時,與其冥思苦想一天寫一篇文章,不如用這個時間來閱讀。讀多了,詞匯、文章結構、選材重點就都知道了。當然,作文教學中的閱讀有其特定的指向和內容結構,它是為使學生提高書面語言能力服務的,而不是教學生怎樣準確、迅速獲取信息,求得知識,就是說,作文教學中的閱讀與我們所說的一般意義上的講讀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是有區別的。眾所周知,閱讀教學要實現兩個回合,一個是通過語言文字理解思想內容,一個是掌握思想內容是怎么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的,這第二個回合即是挖掘“寫”的因素的過程。所以,要使練筆真正與閱讀課融為一體,就必須對教材有全面的、正確的分析和處理,甚至進行二度創作,做到記人、敘事、狀物、寫景、活動、場面描寫等隨著課文的教學有個統籌的安排。
五、多加肯定、少點批評
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應盡量肯定他們的優點,用委婉的話指出不足之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兒童有了興趣,就會樂在其中。要重視講評藝術,來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每篇作文我講評兩次。學生作文草稿交上來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后進各選一篇,在課堂上評改,表揚好的思想、選材、詞句,指出不足之處,再讓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寫得不好的還要重寫。最后謄清上交的作文,教師再認真批改、講評。第二次講評,著重表揚改后有進步的同學。特別是對于寫作基礎差的兒童,教師要堅持正面引導,鼓勵為主,充分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學習寫作。這樣,教師雖然辛苦,卻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受到教師熱情洋溢的稱贊,就會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總之,作文的題材來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只要教師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去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加強形式多樣的寫作訓練,小學生寫起作文來也就能筆下生輝,言之有物,學生的面前也會出現一片芳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