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第二語言習得的有效發揮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影響就是母語的特點,母語對二語習得的影響有兩種,第一,正遷移;第二,負遷移。母語的正遷移作用在二語習得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從母語正遷移的角度,首先淺析二語習得中語言遷移的原因,然后分析了母語在泰語學習中的正遷移現象,最后根據現象提出了充分發揮母語在二語習得中的正遷移作用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母語;遷移現象;二語習得
一、語言遷移的原因
Odlin在1989年的二語習得研究中,給語言遷移下了這樣的定義:遷移是指目標語和其他任何已經習得的語言之間的共性和差異所所造成的影響。他認為,語言遷移有正遷移和負遷移之分。而心理學家桑代克又指出,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經過訓練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動地遷移到其他方面,只有當兩種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時才能產生遷移。又根據喬姆斯基提出的普遍語法理論可得出,語際共性是的母語對目的語的正遷移成為可能。由此可得出,遷移是指目的語和學習者已經學習得的語言之間的共性和差異所形成的影響。
從語言學的角度上說,漢語和泰語同屬漢藏語系,所以兩種語言存在一定的相似處,漢語在學習泰語中能夠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二、母語正遷移在泰語學習中的現象
1.漢語語音的正遷移
漢語和泰語這兩種語言都有元音和輔音,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有相似處。掌握了漢語拼音的發音規則后,學習泰語的語言發音就相對簡單一些,因為,在學習泰語當中,很多發音方法都是這樣描述“ 泰語 ?- 的發音相當于漢語發音中的ai的發音”。這對于漢語學生還說就能很容易學會這個泰語的發音。漢語中有拼音聲調,在泰語中也有聲調的學習,這樣就可以利用漢語的音調知識來聯想泰語的音調學習。
2.母語詞匯的正遷移
(1)外來詞發音基本相似。泰語可以說是一種包羅萬象的語言,其詞匯受很多其它語言的影響,包括巴利文、梵文、緬甸語、高棉語、英語和中文等等。由于中國和泰國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漢語和泰語出現一系列的外來詞語,而這些外來詞語大多數都是音譯詞,所以他們的發音都很相近。比如:咖啡-- ???? ;足球-- ????? ;高爾夫球-- ?????;基督教-- ??????? ;襯衫-- ????? ;啤酒--?????? 。
泰國在19世紀早期受到巴利文、梵文和緬甸語的影響比較多。但是隨著中泰兩國的經濟貿易往來,泰語越來越受漢語的影響。泰語與漢語之間的交流也是來得比較早,同時泰國境內的華人數量占有絕對的優勢,因而泰語受到漢語的影響是必然的,特別是廣東話,有些泰語詞匯甚至直接由漢語音譯過來,比如:“包子-- ??????? ;茶--?? ;緞--???? ;袋--??? ;刀-- ??? ;公司--????;皇帝-- ??????? ;恭喜-- ???? ;功德-- ?????? ” ;
(2)詞語的構詞方式相同。前面說過,泰語屬于漢藏語系,因此和漢語一樣具有漢藏語系的共同特點,同樣屬于單音節型語言。泰語、漢語兩種語言也有類似的詞類劃分,詞類的句法功能也很相似,構詞法也有共性,如派生法和復合法等。在構詞方式上復合構詞占有主要的地位。
大部分泰語復合詞結構和句法結構和漢語相一致,都是“聯合型、偏正型、動賓式、主謂型和補充型”等幾種最基本的結構類型。如漢語的偏正式的詞“白菜”不等于“白的菜”和泰語中的“ ???(馬)+??? (有花的)”不等于“??????”一氣呵成。
3.母語語法的正遷移
泰語和漢語一樣,缺乏豐富的形態變化和詞形變化,主要考詞序和虛詞來表達語法意義,泰語句子構成也大多數是“主+謂+賓”形式,也就是主語在謂語之前,賓語在謂語之后。如“ ?????? ??? ????????? ??????? 今天他沒有吃飯”。泰語和漢語一樣沒有時態的變化,主要靠豐富的量詞、虛詞和音調來表示語法關系等。但是泰語和漢語也有些不同之處,漢語的語法是“主語(+定語)+(+狀語)謂語+賓語(+定語)(+補語)”,而泰語的語法結構是“主語(+定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或補語)”,只有把兩種語言進行充分地比較,才能更好的利用母語來學習目的語。這就為運用母語的正遷移提供了極大的作用。
三、恰當發揮母語在二語習得中作用
1.合理運用兩種語言的共性
以中國人學習泰語為例,當學習者意識到泰語和漢語的相似點時,潛意識里就會拉近母語和目標語之間的距離,更加積極去學習。此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語言材料的輸入應該具有可理解性,即利用母語和目的語的相似性來幫助學習者理解。由此看出,語言的共性可以增強學習者的學習信心和學習動機。
2.正確處理母語的負遷移
在二語習得中,母語負遷移是影響學習者學習外語的一大障礙,這是一個客觀的現實,但是任何事物對人的影響都具有兩面性,同理,母語對二語習得的影響也是兩面的。教師在進行外語教學過程中,不能夸大母語的負遷移的影響,導致學生形成“難學、重來沒見過”的心理陰影。認真分析學習過程中造成錯誤的原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避免母語的負遷移。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形成目標語思維,減少母語思維對二語學習的負面影響。我們一方面要正視它的存在,承認它對二語習得產生的影響;另一方面,要認識到由母語干擾而造成的錯誤在所難免,使學生從懼怕出錯的心理障礙中解脫出來,這樣有利于他們在外語學習中發揮主觀能動性,達到學習外語的最佳效果。
四、結語
學習一門外語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它不但要求學習者掌握語言知識,而且還要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知識,即目的語的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泰國人的思想觀念以及行為習慣,熟悉泰國人的交際內容和場合等,還可以通過影視作品及文學著作等多種方式增加學生對泰語的了解。只有這樣,母語的正遷移才會充分發揮出來。
我們知道,影響二語習得的因素很多,其中母語的遷移作用是很大的一個因素,當母語規則與目的語規則相似時,母語對目標語產生正遷移作用。但是筆者認為,并不是所有的相似處都是對目標語的正遷移,因為沒有哪兩種語言的相關性是完全一致的,所以還需要注意區分,不斷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習者能夠做到舉一反三,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麗慶.有效發揮母語在二語習得中的正遷移作用[J].外語研究, 2013.
[2] 何冬梅.泰語構詞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2012.
[3] 陸效用.試論母語對二語習得的正面影響[D].外語界,2002.
[4] 徐睿.母語正遷移對二語習得的影響研究[ J] .中國電力教育,2012.
[5] 廣州外國語學院,泰漢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6] 潘蓉蓉.淺析第二語言習得中母語正遷移現象[J].昆明學院,2011.
[7] 泰語外來詞中借用漢語情況[D].廈門大學,2008.
[8] 劉陽.論語言的共性[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鐘春霞,女,漢族,廣西合浦石康人,學生,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單位:廣西大學,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