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萬全
[摘 要]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教育的有效性依賴于教學的有效性,而課堂作為教學的重要場所和教學的基本形式,其有效性則影響著教學的有效性。《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育成具有鮮明個性、完善品德的人。《語文課程標準》給我們明確了如何處理好學生、教材和教師三者之間的關系,而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就集中體現在課堂。我們需要的課堂不是死氣沉沉的課堂,而是充滿活力的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激發興趣;民主;參與
對于處于基礎起步階段的小學生而言,啟蒙性語文課堂教學就尤為要注重“活”“實”“趣”。那怎樣才能是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呢?根據本人在幾年來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以及實踐探索,以及結合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領孩子主動走進課堂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由學生內在的需求所決定的認識和興趣,對學生的推動力是持久而強烈的,因此,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發學生的驚奇感、認知沖突,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認識語文學習的價值,“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語文學科是基礎的基礎,是百科之母。如果從全面塑造學生人格來看,語文學科也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現階段小學生存在―個普遍的問題,就是對自己的學習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一直處于盲目的學習之中,時間久了就會對語文的學習喪失了興趣。所以教師要教育好學生,對其進行必要的學習目的教育,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意義,增強其責任感。就語文學科而言,應當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向學生揭示語文的特點及要求,強調語文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讓學生把自己的理想與學習結合起來,從小就形成對語文學習的長遠動機。同時要讓學生有著積極向上的學習目的,實現從理性的“我要學”到感性的“我想學”和“我愛學”的轉變,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二、巧設民主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并且教師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訓斥,不懲罰,要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并鼓勵他們。如:我在教學時,將自己也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們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來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惡、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這樣就慢慢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于是在輕松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提供參與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現自我。一位教師在教學《雨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充分體悟課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并在小組內討論,通過討論,教師認為學生對“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還比較抽象,他又組織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體會。在動作表演中,他發現一些學生表演動作不到位,動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豐富,他又通過評議來引導學生重新體會。一節課,學生始終在他自然順暢的導引之下,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實現重點訓練項目人人都有參與機會。每一名學生都參與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并以此為契入口,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難點,順利的完成了學習目標,課堂也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也“活”了起來。
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學習活動不只是一種認知過程,而且又是伴隨著認知過程的情感過程。知識要通過情感這一媒介發生作用,健康的情感能夠有效地強化人的智力活動,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有效的發揮。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師生的情感交流,善于誘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并啟發學生將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和注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同學生一起搜集資料,講講抗美援朝的有關內容,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則要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制作輔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創設與課文內容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觸“境”生情,教師再深情地導入課文,學生視聽結合。在這樣的氛圍中,拉近了與作者的距離,使學生很真切地體驗了中朝兩國人民血濃于水的深情厚誼。教師創設的情境,不僅為學生參與學習提供了機會,而且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和學習欲望,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
五、在教學中鍛煉學生實踐、探索、合作等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新增設的“讀一讀”“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欄目,結合教學內容并輔以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知識,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利用“讀一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利用“做一做”,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如:我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先讓學生自讀自悟說出草船借箭過程(可以借助圖畫、表演形式),說說諸葛亮神機妙算體現在哪些地方。學生興趣盎然讀文,思考,有的自己勾畫,有的同桌間互相談論,氣氛相當熱烈。在匯報時許多同學條理清晰地說出了課文結構,有的在黑板上畫出了草船借箭的示意圖,形象易懂,。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利用“想一想”,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試一試”,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
總之,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了自由輕松的學習心境。課堂自然就“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