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躍
[摘 要]閱讀在高中英語學習中占重要地位,是高中英語學習的主要手段,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圖式理論是一個重要的英語閱讀理論。本文在介紹圖式理論的基礎上,就如何運用圖式理論來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了初步的討論。
[關鍵詞]英語閱讀;圖式理論;高中教學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綜合閱讀能力,包括語篇領悟能力和語言解碼能力;強調多學科知識的貫通;注重培養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根據語義進行邏輯推理的能力;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增加閱讀量和擴大其詞匯量等。并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作了分級定位,包括“能根據閱讀目的使用不同閱讀策略;能通過上下文和句子結構猜測詞義”(六級),“能通過文章中的線索進行推理”(七級),“能識別不同文體的特征(八級),“能根據情景及上下文猜測不熟悉的語言現象”(九級)等,從而對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了要求。由此可見,課程標準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的過程既是對詞匯和語篇進行理解的過程,又是對句子進行分析和解碼的過程;既是對語篇提供的信息進行系統歸納和概括的過程,又是培養學生發掘閱讀材料內涵和正確使用閱讀策略能力的過程,更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推理能力的過程。為了實現課程標準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要求,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嘗試運用圖式理論對高中英語閱讀進行解析。希望能有效調動學生在英語篇章理解過程中思考的積極性,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及水平。
德國哲學家康德在其著作《純粹理性批判》中第一次提到圖式。之后,英國心理學家巴特利特在康德的基礎上提出了圖式理論。他在其著作《記憶》里寫道:圖式是每個人過去獲得的知識在頭腦中儲存的方式,是大腦對過去經驗的反映或積極組織,是學習者儲存在記憶中的信息對新信息起作用的過程,即怎樣把新信息豐富到學習者知識庫中的過程。圖式中每個組成成分構成一個空檔,當圖式的空檔被學習者所接受的具體信息填充,圖式就實現了。圖式是認知的基礎,在大腦中形成對以后獲得的信息進行重新組織、理解和記憶。人們在理解、吸收、輸入信息時,需要將輸入信息與已知信息聯合起來。對新輸入的信息的解碼、編碼都依賴于人腦中已存在的信息圖式。因此,英語學習者頭腦中的已存知識對他們吸收新知識起著關鍵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新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激活學生頭腦中已儲存的知識結構,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并融合到已有的圖式中,產生新圖式,從而能正確理解所閱讀的材料的內容。
圖式理論認為讀者的閱讀能力由三種圖式來決定,即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語言圖式是對閱讀材料的掌握程度,是指學生掌握的有關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面的語言知識;內容圖式指學生對閱讀材料主題和內容范疇的熟悉程度;形式圖式是對文章體裁的了解程度,是指讀者掌握的閱讀材料的體裁和篇章結構方面的知識。在這三種圖式中,語言圖式是理解文章文字的基礎,內容圖式是理解文章內容的依據,而形式圖式則是調用內容的能力。
在圖式理論的指導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首先是組織活動,激活圖式。閱讀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讀者是否具有與閱讀材料相關的背景知識,已經此時相關的圖式是否被激活,因此教師在讀前應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想辦法幫助學生激活他們頭腦中已有的相應圖式,幫助學生成功閱讀。比如:圖片激活、試聽激活、時事激活、討論激活、背景激活等。激活在一節課中扮演者一個重要的角色。激活要把握好度,要適當有效。教師要積極激活學生頭腦中與課文相關的圖式,使學生有興趣去閱讀課文。
其次是培養語言能力,擴充語言圖式。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是新課改提出的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一定的語言能力是理解文章的基礎,沒有掌握相應的語言圖式,學生就不能很好地識別文章的詞和句,也就無法利用文章提供的信息來調用相應的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去理解文章。所以要較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必須具備較好地語言能力,也就是說在大腦中要儲存一定量的語言圖式。目前我國高中生面臨學習英語語言能力差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詞匯量不夠。著名語言學家Wilkins認為:“沒有語法就不能很好地表達,而沒有詞匯就什么也不能表達。”因此,指導學生掌握足夠的詞匯就成為了培養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一個關鍵。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學情和教情,采用多種靈活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詞匯,擴充詞匯量,如:語境法、構詞法、句式法、聯想法等。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指定階段性目標,施加一定壓力。在詞匯教學中,可以根據近期所學的詞匯進行定期抽查、測試,從而達到鞏固所學詞匯的目的。測試的方法也可以豐富多樣,如默寫、單詞接龍、首字母提示、根據上下文填空等。
最后是擴大閱讀量,豐富內容和形式圖式。新教材在選擇閱讀材料上十分注重時代氣息和文化氣息。教材內容涉及教育、歷史、地理、藝術、文學、人物、宗教、政治、社會習俗及日常生活等,涵蓋了英語國家豐富多彩的文化。因此要正確快速有效地理解文章內容,學生必須具備與文章相關的豐富的文化和背景知識。所以,教師要以教材為依托向學生介紹西方文化背景和中西方文化差異,可向學生介紹一些關于英美文化的知識和書籍,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要根據文章內容擴充學生背景知識,提高學生理解文章的有效性;要采取不同形式激勵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英語的理解能力。具體地說,教師可以采取任務型閱讀的方式、任務型閱讀教學是一種著眼于全局效果的閱讀,它把閱讀思維中理解到的局部知識與全文的構思聯系起來,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并能夠強化對閱讀材料的篩選能力,吸取更多的有用信息,推動積極思維,加快閱讀速度。除了現行高中英語教材中的課外以外,教師還可以選取一些題材多樣,體裁各異的小文章,幫助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閱讀時間,使其掌握閱讀技能和技巧。此外,在文體思路方面給學生必要的指導,根據文章的題材,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抓住中心思想,掌握文章線索,準確理解閱讀材料。
圖式理論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逐步完善自我認知結構,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外語教學中應盡可能將教學內容與背景知識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學生的現有知識結構,激活學生大腦中以有圖式;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擴充語言圖式;要擴大學生閱讀量,豐富內容圖式;要教會學生熟悉各類文章體裁,完善形式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