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固原市教育系統一直在推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明確高效課堂的“四大基本概念”、“三大智慧”、“三大抓手”和“三大環節”,但是在具體小學語文課程的高效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注重教學環節設計、關注學生表達訓練,卻忽視學生傾聽習慣及能力培養的情況。本文系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從培養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傾聽能力著手,提供了一些建議與意見,希望能夠與大家共同交流,切實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效課堂 傾聽能力
近年來,固原市分期次、有梯度實施了高效課堂系列培訓活動,旨在構建“北有銀川一中,南有固原一中”的教育大格局。舉辦了多次全市中小學校長、六盤名師和骨干教師培訓班,開展了《解碼高效課堂》等系列高質量、深層次的授課活動,活動取得的明顯的效果。隆德縣教育系統也按照系統部署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對隆德中學、二中、四中、聯財中學、一小、三小、沙塘中心小學、張程中心小學8所基地學校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和一線教師開展了專業性、系統化的教師培訓工作,為高效課堂深入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結合本人實際工作經驗及觀摩其他教師課程的情況,本人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常見問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
一、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常見傾聽問題
1.注意力不集中
當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時,教室里討論無序,缺乏組織。特別常見的是的小組發言你一言我一語,說不到重點;有的小組,個別同學一人唱獨角戲,其余同學沒有任何補充;有的學困生心不在焉,上課打瞌睡,心在九霄云外;有的同學卻因意見不一致而互相爭吵。
2.表現欲望太強
有些時候,當教師在布置任務和提問的時候,學生表現欲望極強,爭先恐后高舉手:“我!”“我會!”。當教師請其中一位學生發言的時候,沒有被邀請回答問題的學生則表現出無心聆聽的狀態,還有一些同學因為自己沒有發言機會而輕聲與其他同學交流。
3.缺乏禮儀禮貌
最常見的表現,就是當一些學生正在回答問題時候,有的孩子不能耐心的聽完別人的講話,私底下交頭接耳,悄悄地和周圍人說自己的想法;還有些同學,當正在發言的同學的觀點和自己不一致的時候,會毫無顧忌的直接拋出自己的觀點,不僅會打亂發言同學的思維,還會影響到正在發言的同學的情緒。
二、培養小學生傾聽能力的對策
1.培養興趣
人的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而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興趣主要有三點:一是,優化教學設計。特別是在一些情景教學時候,必須要學會有效整合教學資源,例如通過小游戲、小故事等提高學生的興趣,逐步引導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二是,做到言傳身教。當學生發言時,教師能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肯定學生的行為,主動聆聽孩子內心表達的真實意思,特別是對一些不善言辭的小學生,還要學會引導。三是,注重素材積累。嘗試利用課外讀物的延展來增進學生的思維境界,語文教學如果有大量課外讀物作支撐,將會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成果,特別是作文寫作素材的積累,更是興趣培養與提升的良好途徑。
2.增強能力
傾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特別是別人發言時要用心聽,要邊聽邊想,思考別人說話的真實意思,不能隨意的打斷別人的說話,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表現,這一點對于小孩子來說必須要學會引導與掌控。傾聽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磨礪,如果貿然的打斷孩子的發言,則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受挫,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更有害于學生興趣的培養與塑造。
3.掌控情緒
沒有耐心的傾聽,學生的思想就容易開小差,學習效率就低。由于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在課堂上很難長時間地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去傾聽。因此,教師就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地調動、掌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耐心傾聽。一是,適度提醒。當小學生好動的時候,教師應在適當的時候提醒,將學生的思維、情緒拉回課堂。在平時也要引導學生不斷自我提醒,以此調動他們的情緒,促使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學會深入思考。二是,換位思考。當學生發言卡殼或者出現錯誤的時候,常會有性急的學生迫不及待地打斷其發言,說出答案或指出錯誤。這時候,應該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請大家相信XX同學可以自己修正,讓他再嘗試一下”,穩定發言同學的情緒,讓其他同學學會基本的禮儀禮貌。
4.固化習慣
任何事情,一旦培養成來良好的習慣,那必然會是我們取得更好的成績。由于小學生理解能力相對弱,要讓學生真正學會傾聽有困難,就需在日常教學中精心培養,固化一種行為成為習慣,將會更加有助于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例如: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出要求,要求其他學生把話聽完后,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并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還應該要求學生能克制自己的激動情緒,當對別人的意見持不同意見或觀點時,應該等別人把話講完以后再發表意見,這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還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見解。
5.適度鼓勵
“鼓勵”是培養學生傾聽習慣的有效手段和方法。特別是對于小學生,更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但是由于特定的年齡階段,小學生對鼓勵非常敏感,因此鼓勵必須適度。特別是當孩子傾聽出現符合規定和要求的良好行為時,老師的及時、適度的表揚、鼓勵就是一種催化劑,將會有助于學生固化自己行為習慣。當有很多人都表產出良好的傾聽習慣的時候,全面的表揚與重點的鼓勵必須要良好的結合,才能缺的更好的效果。切忌不能在公眾場合輕易的否定一個孩子的思維方式,這樣不經容易使孩子心靈受挫,更容易讓孩子喪失對課程學習的興趣。
6.加強訓練
傾聽能力的強化訓練要結合課程設計開展,不能僅限于課程問題的回答模式。比如:教學《翠鳥》時,可以在備課階段,先搜集一些翠鳥鳴叫的聲音,在網上查找有關翠鳥的資料,課程導入過程中可以先讓大家聆聽鳥的叫聲,然后逐漸再導入課文,這樣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可以先配《我想去桂林》等優美動聽的音樂,以及桂林山水相關的音樂,再導入課件演示風光秀麗的視頻片段,這樣更加可以訓練處小學生們傾聽的習慣。再多的方式方法都必須應用于教學中才能夠產生實際效果。加強訓練的目的就是固化一種習慣成為一種自然地行為,者更有助于幫助小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三、結束語
針對小學生高效課堂中常見的注意力不集中、表現欲望太強、缺乏禮儀禮貌等問題,我們必須要有正對性的施展對策,做好培養興趣、增強能力、掌控情緒、固話習慣、適度鼓勵、加強訓練等六個方面的重要工作,方可更加有效地促進小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王宗海,肖曉燕.小學語文教學技能[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
作者簡介:馬彬(1961年4月-),男,漢族,大專學歷,寧夏隆德縣第一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