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玲
【摘要】數字化校園建設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打破了“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課堂教學格局。豐富的教學資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存在一些問題。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高,對軟硬件以及課件的依賴性較強,對教育資源的整合能力不夠。學校對設備的維護管理也有待加強。
【關鍵詞】數學化校園 實踐 思考
近年來,數字化校園建設在蘇州市中小學迅速推廣。然而新技術進入教室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并沒有得到深度融合,課堂教學有效性并沒有提高。因此,探索如何在學科教學中高效運用教育信息化設備,讓其發揮應有的效用,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面臨的現實困惑。
一、應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教學的優勢
1、“教育信息化手段”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學生課堂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尤其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枯燥的講解無法持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更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資源”直觀、形象、新奇、促思等優勢,把豐富多彩的視頻、動畫、圖片等媒體資源展示給學生,教學情境會更加生動逼真,更富有趣味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某些問題的設置,可以增強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意識,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他們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就會喚起其內在的學習愿望,就會聚精會神,努力刨根問底,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2、“教育信息化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并豐富了教學方法
“教育信息化”輔助教學擴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架起了通向高效課堂的橋梁,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豐富多彩的視頻、動畫、圖片等媒體資源,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類比歸納、操作想象等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它讓遠程教育教學資源走進了教室,實現了遠程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促進了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的互動,更好地實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營造了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學效益和教學質量自然提升。
二、“教育信息化”應用存在的誤區
1、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不少學校特別是邊遠農村中小學教師,由于操作能力較差,僅把“班班通”設備當作顯示屏來使用,缺乏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課型的教學設計能力。“班班通”中很多重要的適于教學的功能,并沒有在實際教學中充分發揮出來。根據調查了解,有些教師由于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差,特別是一些老年教師對計算機操作一竅不通,造成“班班通”利用效率太低,甚至成為一種擺設。即使有部分教師用,也只是將其當成顯示屏來使用,沒有真正把“班班通”設備用活、用好。
2、教師信息資源整合能力不高
在課件制作中,不少教師資源整合能力急待提高。個別教師甚至認為,資源用得越多越好,信息量越大越好。教師用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信息轟炸”。一節課結束,沒有點撥,沒有探究,沒有思考,僅僅是一次聽覺與視覺的“盛宴”,缺乏邏輯性、科學性、思想性。不少教師不加選擇地下載網上現存的資源,或把同校教師制作的課件直接拿來使用,而沒有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加工、整合,用在鉆研教材上的時間太少,更沒有真正吃透教材。
3、學校對“教育信息化”設備維護管理機制不健全
時下,不少學校管理不善,教師責任心不強,造成非教學應用時段,設備仍在運行,有的甚至整天開著設備,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有的學校缺乏專職維護人員,沒有行之有效的制度職責,有的“教育信息化”設備甚至積滿了灰塵,縮短了使用壽命,直至損壞。在一些中小學,目前“教育信息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處于較低層次、較高成本的狀態。
三、“班班通”應用的建議
1、建立可行的設備維護考核機制
為了加強對“班班通”的管理和使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把“教育信息化設備”的管理和使用情況作為對各中小學的重要考核內容之一,完善各項管理、維護制度。學校要加強對“班班通”的管理和使用,做到“班班通”管理和使用的有序化和常態化,確保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和“班班通”設備的正常運行,延長“班班通”設備的使用壽命,提高利用效率。
2、建立健全校本培訓科研機制
為提高“教育信息化設備”的使用效率,我們應充分整合資源,建立市、縣、校三級“班班通”應用教研機制,形成科教合力,推進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向深度融合發展。同時,各學校要以“校本培訓”為抓手,安排具有較強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教師對其他教師進行“班班通”應用培訓。只有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教育信息化設備”的利用效率才能提高。
3、加強對教學資源的整合遴選
教師在使用資源時要合理選擇,只有結合自己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加以修改,才能對教學真正產生價值。如對于化學學科中的有害氣體實驗、物理學科中的機械內部結構的剖析、生物學科的動物解剖實驗等,我們要盡量使用多媒體展示。這樣安全、環保、清晰,使原來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生動、形象,學生能夠一目了然。但有些實驗課,如九年級物理中關于分子運動理論的“紅墨水在水中擴散”實驗,就不應運用多媒體課件模擬展示,而應該讓學生親自動手準備實驗材料,合作開展實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