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極拳被作為大學體育課的一部分,已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但由于太極拳運動的重在“意氣”的練習,在傳統的太極拳教學中學生在“意氣”練習方面很難有所體悟,就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分析討論法,并結合本人太極拳教學一些經驗做一些分析和探索,為太極拳在高校的發展和體育教學做一些貢獻。
【關鍵詞】太極拳教學 學生學習興趣 體育教學
1 教師學生對太極拳的幾大誤區
在討論太極拳在高校如何更好的發展和讓學生在有限的體育教學當中更好的學習太極拳之前,首先,要了解何為“太極拳”,何為“太極操”,在教師不明白學生不理解的情況下是很難推動高校太極拳的發展。只有讓教師明白學生理解,教師才能夠更好的教,學生才會更加的喜愛太極拳,才能推動太極拳在高校更好更快的發展。
在這里有必要闡述一下“為什么要教師和學生明白了解太極拳一些哲學道理和運動規律”主要是要排除對太極拳的幾大誤區:一、太極拳并不是太極操,太極拳是內家拳,不重視外形動作,更重視意、氣、形,結合運動;所以不要把大眾練習的太極操認為是太極拳。二、人們了解的是太極拳是一項很是修身養性的運動,但忽略了太極拳的攻擊性。太極拳并不是沒有技擊性,并且太極拳是一種技擊性很強的運動;三、太極拳運動動作變化多,不能像籃球足球一樣給學生籃筐學生就能隨意的投籃,給學生個球門學生們就能射門,在打太極拳前要做很多工作,不僅要學習太極拳的動作,更要了解太極拳的運動規律,明白太極拳為什么要這么做。
2 傳統太極拳教學的分析
2.1傳統太極拳教學“重外不重內”
由于太極動作和理論的復雜性,使得體育教師在教授太極拳時只重視太極拳外在動作的表現,不去重視太極拳意念,氣息練習,使得太極拳在學校中的發展受到了很大限制。另一方面,太極拳的拳理晦澀難懂不僅是有些體育教師不理解,就更別提讓學生去理解和感悟了。
太極拳通過動與靜的相互結合,使“動”更加符合人體生理活動規律的要求,同時通過動中求靜,使“靜”更易“入靜”,達到事半功倍效果。[1]在教師學生不知道何為靜何為動,不了解太極拳的要義,又怎么能夠使得太極拳更好和長足的發展呢?所以只有讓教授者和學習者理解太極拳的要義,不再只是單一的教授和學習太極拳的肢體動作,更加注重太極拳內在的修養和練習才能太極拳更好的在高校中發展。邱丕相先生從人類學的角度把太極拳的修身養性價值歸納為“貴自然、求虛靜、重養氣、尚直覺”,[2]邱丕相先生很好闡述了教師在教授太極拳方面的一些看法,他認為:教師在教授太極拳時,更要注重學習者身心的自然,心靈的空鏡,氣息的平和,身體直接的感受,不僅是肢體外在動作的熟練。在學生對太極拳有了直接的身體感悟,就使的學生對太極拳的的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
2.2太極拳基層體育教師缺乏
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更加重視自我的身體健康,更多的人選擇太極拳這項運動,但就從事高校中從事太極拳體育教師這項行業的教師還是寥寥無幾,一方面是因為太極拳體育教師的培養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另一方面是太極拳的晦澀難懂,把很多體育教師拒之門外,很多高校中的太極拳課的體育教師,并非專門學習太極拳這項專項,很多教師都是半吊子,半懂不懂,這樣的太極拳體育教師又怎樣會引起學生對太極拳的學習興趣呢?就算是有武術教師也不一定是太極拳專項,不了解的人會以為不都教的是武術嗎,有什么區別!中國武術繁雜,門派眾多,不同的武術有其自身的特點,不是說武術這項運動一通百通的。所以以上眾多原因造成了太極拳體育教師的缺乏。
高校雖然體育教師眾多,但就太極拳專業的體育教師卻很少,由于高校的辦學層次和辦學理念的不同,造成大部分學校在選擇教師時,更加注重教師的全面體育技能,雖然也注重教師的專項技能,但就大部分學校注重教師太極拳的專項技能去招聘教師時還是很少,并且教師來到學校之后,由于學校教師資源的缺乏,使得太極拳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太極拳課,更要教授學校安排的其他課程,造成教師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高校在招聘體育人才時,要注重引進太極拳專項人才的引進。
2.3加強學校對太極拳的開展及普及
太極拳雖然已成為高校學生體育學習的一門課程,但普及程度遠遠不夠,高校太極拳開展僅作為學生課程的一項任務,并沒有引起學生興趣。主要幾點造成了太極拳在高校普及程度不夠:一是大部分教師學生認為太極拳動作緩慢,與自己好動的性格完全不符,太極拳動作的慢恰恰把學生拒之門外,這也是大部分教師和學生的一大誤區,造成了大部分學生對太極拳不是很感興趣。二是太極拳在高校的舉行的比賽活動少之又少,在高校中我們時常看到籃球足球排球等的一些活動,卻很少看見太極拳的一些比賽和活動,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太極拳雖作為一門課程,但學生的動作熟練程度很難參加一些比賽和活動;高校中太極拳的開展沒有如排球籃球一樣的普及;學生會太極拳的人才少之又少,不能夠組織一些比賽活動和表演活動,三是學校領導對太極拳在高校的發展不夠重視,學校領導雖然能夠意識到太極拳對學生身體和心理的益處,但由于學校太極拳專業教師資源和訓練時間的限制,不能夠像足球籃球很快引起學生的體育興趣,使得學校寧愿舉行一些時間短,能夠很快引起學生興趣的體育活動。
3 結論:
(1)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對太極拳有了直接的身體感悟,促進學生對太極拳學習的興趣。
(2)注重引進太極拳專項人才的引進。
(3)注重體育教師太極拳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的學習。
(4)加強學校對太極拳的開展及普及。
(5)在體育教學中,改變學生對太極拳的錯誤認識,培養學生對太極拳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楊秀霞.論太極拳的內外兼修[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6月1日
[2]邱丕相.田學建.論太極拳的普遍和諧價值觀[J].體育學刊,2005,12(3):70-72
第一作者簡介:姓名:鞠愛國,出生年月:1988.09.10,性別:男,民族:漢,籍貫:遼寧省,工作單位:云南工程職業學院,職稱:無,學位: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