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的新行為主義分是行為主義的第三個階段。其強化理論需要合理使用,編寫教材時應該重視語料的量和重現率,需要擇優而用,如認知心理學、建構心理學或人本心理學,啟發我們應博采眾長、趨利避害,綜合采用行為主義、認知理論、建構主義、人本主義心理學各心理學流派的菁華,真正實現國際漢語教學的科學化和有效性。
關鍵詞:新的新行為主義 漢語國際教學 啟示 發展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189-01
行為主義產生至今已經有超過100年的歷史了,創始人是華生(Watson),其哲學基礎是機械唯物論和實在論,自然科學基礎是生物進化論和動物行為研究,心理學基礎則為機能主義和條件反射學說。新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納,進一步區分了華生的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注重反應的強化刺激,可以通過外部強化和自我強化的機制控制自身的反應,無條件刺激對條件反射起著強化作用。
一、何為新的新行為主義
新行為主義到了50年代前后卻走投無路了,現代認知心理學正迅速崛起,被行為主義拒絕的概念意識、思維、記憶、注意等再次成為心理學的合法對象。在此情況下,以班圖拉、羅特爾、米契爾等在行為主義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心理學家為主要代表,在堅持行為主義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大膽吸收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和成果, 成為新的新行為主義者[1]。新的新行為主義有如下特點:突出人的主體地位,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重視社會因素的對人行為的影響,辯證地分析了先天遺傳與后天習得的關系,注重自我調節認知等的作用。
二、新的新行為主義在漢語國際教學中的啟示
1.強化理論的啟示
重視環境對個體行為的作用,使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個體所發生的真實變化。對于留學生的漢語教學,多數是在非目的語環境中進行的漢語學習,這時如何創造一個學習漢語的目的語環境就顯得非常重要,通過教學環境的布置、教學課堂環境的設計,給漢語學習者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對于強化他們學習漢語的熱情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2]。另外是要合理運用懲罰理論,漢語學習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懲罰原則的使用一定要適度,防止產生文化沖突和消極心理。
2.對編寫對外漢語教材的啟示
新的新行為主義強調外部環境的重要作用,要求編寫教材時要考慮教材的針對性,應考慮不同的教學環境,要考慮漢語學習者的學習期限和學習目的;新的新行為主義主張對某一行為進行反復強化以形成習慣并得到穩固,因此在編寫教材時應該重視語料的量和重現率,以滿足學生的反復操練[3]。
3.新的新行為主義需要擇優而用
一是要廣泛利用多種心理學思想,客觀地揚棄各個心理學流派的主要思想,比如對外漢語初中級階段我們可以廣泛運用行為主義的語言觀,強化外國漢語學習者學習行為的參與,進入對外漢語高級階段時,我們又可以采用認知心理學流派的語言觀,偏重對學生認知能力的挖掘[4]。二是可以吸收建構主義關于知識是主體對客觀世界的一種意義建構的基本思想以及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和人本主義心理學有關自我實現、價值及人的潛能等基本思想,將他們根據教學階段的不同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三、結論
新的新行為主義有一定的借鑒性,但任何理論都有缺陷。我們不能忽視其缺陷,如割離主觀性和客觀性、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5]。通過對行為主義發展軌跡的梳理和其學習觀、語言觀、強化觀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啟示探討,告誡我們在實際的對外漢語教學中,應博采眾長、趨利避害,針對對外漢語教學的三個階段,綜合采用行為主義、認知理論、建構主義、人本主義心理學各心理學流派的菁華,真正實現國際漢語教學的科學化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延.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及對外語學習的指導意義[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9):44-45.
[2]曹能秀.行為主義關于學習和發展的觀點述評[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0(1):10.
[3]管新平.行為主義與認知理論語言觀及其教學法[J].外語研究,2005(4):41-44.
[4]何旭明.新行為主義懲罰理論述評[J].長沙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1):65-69.
[5]鄧恩明.編寫對外漢語教材的心理學思考[J].語言文字應用,1998(2):56-61.
作者簡介:徐麗麗(1988-),女,黑龍江省肇東市人,黑龍江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現為達州職業技術學院師范系教師,主要從事漢語語言應用及規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