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靜 蘇煒
[摘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完成“三去一降一補”不僅要“做減法”、更要“做加法”,增加河北生產性服務業供給就是“補短板”。“做加法”。河北生產性服務業在規模、質量、效益、專業化程度、載體建設及對三次產業的帶動作用均存在不足,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重點任務不相適應,亟需明確發展重點,加強平臺建設,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契機,走規模化、專業化、集聚化發展之路。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 現狀 路徑
[作者簡介]彭曉靜(1983-),女,河南南樂人,中共河北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講師,研究方向:服務業;蘇煒(1989-),女,河北靈壽人,中共河北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研究方向:產業經濟、財政金融。
一、河北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現狀
(一)規模不斷擴大,發展后勁不足
近幾年,河北生產性服務業持續增長。從經濟貢獻度來看,作為河北服務業第一大行業門類,物流業2014年實現增加值2437.8億元,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2.3%,占全省GDP的比重為8.3%。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280.5億元,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為11.7%,占全省GDP的比重為4.4%。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萬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1000億元,均比2013年增長40%以上。
但是生產性服務業的基礎服務業和要素支撐性服務業發展緩慢,比重較低。一方面,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增速緩慢。如信息傳輸服務業中的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增速同比下降0.8%,居全國第17位;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增速下降3.3%,居全國第23位;研究和試驗發展服務增速下降4.9%,居全國第20位;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增速下降6.7%,居全國第23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3.9%,居全國第19位;專業技術服務業增長2.1%,居全國第22位。另一方面,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撐要素投入不足。根據2014年全國及各地區科技進步統計監測結果,河北在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科技進步環境指數、科技活動投入、科技活動產出、高新技術產業化、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6個方面的指標排名比較靠后,分別居全國25、25、19、27、28位和22位。從研究與發展(R&D)經費支出指標來看,2014年占全省GDP的比重只有1.1%,不僅低于全國2.09%的水平,還低于周邊的北京(6.03%)、天津(3.0%1、河南(1.14%)、遼寧(1.74%)。2014年金融業占GDP的比重和服務業的比重明顯低于全國7.38%和15.31%的平均水平,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分別排名第27位和第22位,不但遠低于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發達地區,也明顯低于重慶、山西、四川、云南、貴州、寧夏、新疆等中西部省份。另外,新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存在諸多“盲區”。如河北各級政府和產業界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資產,但是對數據資源整合能力和獲取能力普遍不足,導致共享的觀念還遠沒有普及。加之缺乏行之有效的算法來充分挖掘,使得大量的數據“閑置沉睡”,不能創造社會和商業價值。
(二)體系日臻完善,產業競爭力不強
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依托,以能源原材料、裝備制造、醫藥化工、農副產品等行業物流為重點的現代物流體系。以銀行、證券、保險和其他類型金融機構相互合作、協同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以大數據服務、物聯網、云計算特色信息服務快速發展的新型生產性服務業體系,等等。
但總體來看,河北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實力還不強、產業競爭力亟待提升。一是規模以上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數量少。2014年河北服務業第一大行業為道路運輸業,集中了22.1%的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第二、第三大行業分別為商務服務業和專業技術服務業,企業數量占比分別為15.2%和13.1%。二是缺乏領軍型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2014年全國服務業500強,河北入圍企業多屬靠規模大取勝的傳統服務業,稱得上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的企業基本沒有。2014年軟件行業最具實力的中國企業百強榜單,河北沒有一家軟件企業上榜。河北是鋼鐵大省,但鋼鐵交易市場前10強無一在冀。三是生產性服務業企業費用成本依然偏高。以物流費用為例,2014年前三季度,河北社會物流總費用為4136億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9.05%,而全國的水平為18.5%,發達國家為10%左右。
(三)發展載體增多,集聚效益亟待提升
作為服務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河北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和各類平臺建設取得了較快進展。2014年,全省32個省級物流園區加快建設,其中遷安鋼鐵物流產業聚集區、曹妃甸物流產業聚集區等22個聚集區建設已初具規模;邯鄲國際陸港等4個省級物流產業聚集區規劃通過專家組評審。河北鋼鐵電子交易中心、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河北農產品電子交易中心等十大交易平臺建設加速推進,新增石家莊綜合保稅區、河北武安保稅物流中心2家具有保稅功能的物流園區,連同2012年獲批的唐山曹妃甸綜合保稅區,總數達3家。
但是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發展還存在較多問題。一是產業鏈條不完整,產業層次偏低。一些園區已經出現了特色專業化生產性服務業企業,但服務水平和效率還比較低,雖然名稱是生產性服務業園區,但園區內的產業發展仍然是傳統服務業。二是部分園區產業定位不清晰。部分生產性服務業園區仍然沿襲著“以園區招產業”的傳統建設模式,缺乏為特定產業(產業鏈)量身打造的特色園區,導致許多園區陷入“有企業無產業、有生產力無競爭力、有產值無稅收”的尷尬境地。三是功能不夠健全。雖然有些園區具有一定規模,園區功能逐步完善,但園區級別、知名度并不高,缺少成熟大型的生產性服務業園區及能夠提供集人才測評、人力培訓、人才推薦、獵頭服務、人力資源管理等整套服務的園區。
二、河北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明確發展重點,優化產業內部結構,增強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指向性和目的性
1.確定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重點endprint
根據國家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戰略部署,借鑒其他省份做法,依據河北的工業化階段、城鎮化水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河北產業發展的定位,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筆者認為,河北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重點應為:現代物流業、金融業、科技服務業、電子商務、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服務外包業、商務服務業、節能環保服務業8大行業及新興業態(云計算、大數據等)。
2.推動生產性服務業深化分工、融合互動發展
根據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現狀,可以判斷河北生產性服務業尚處于初級階段,發展水平和層次亟待提升,對經濟發展的帶動力亟待加強。因而,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應圍繞全產業鏈的整合優化,充分發揮生產性服務業在研發設計、流程優化、市場營銷、物流配送、節能降耗等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建立高效配套的生產性服務體系,形成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互動共贏、雙輪驅動經濟發展的格局。
(二)加快生產性服務業規模化、集聚化、專業化發展
1.培育大型生產性服務業企業
重點扶持百家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重點骨干企業、重點納稅企業,培育壯大一批市場潛力大、產業基礎好、帶動能力強、關聯程度高,短期內能較快實現產業化的重點服務業行業。鼓勵引導“低、小、散”服務業通過參股、兼并、聯合、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與國有企業、龍頭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跨區域、跨所有制的大型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加大對“個轉企、小升規”的政策扶持力度,選擇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個體工商戶,鼓勵其注冊為法人企業。積極做好中小企業梯隊培育,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帶動作用的中型企業向龍頭企業發展,有發展潛力的小型企業向中型企業發展,壯大生產性服務業經濟規模。
2.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
一是要統籌做好集聚區發展規劃,將服務業集聚區建設作為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明確集聚區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圍繞發展重點進行招商引資、招商引智,嚴禁園區企業“堆積”。二是突出重點,分類推進集聚區發展。集聚區發展要對接京津服務需求和河北轉型升級需求,加強分工與協作,錯位發展,不僅要加快32個省級物流園區的建設力度,還要加大金融、研發等高端服務業集聚區的建設力度。三是建立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動態淘汰替補機制。對園區企業的評估,重點突出畝均稅收、人均產出等效益型指標;對兩年以上年度考評結果較差的集聚區,不再享受“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扶持政策和稱號;對于發展勢頭較好的集聚區,經評估可以晉升“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
(三)加強生產性服務業平臺建設,發揮引領支撐作用
1.搭建生產性服務業標準信息平臺
搭建生產性服務業標準信息平臺,重點對國內服務業標準化工作情況進行動態跟蹤和集成匯總,主要包括標準公告、標準數據庫、產業資訊、供應商信息等,并設有國內主要標準化科研院所網址的友情鏈接。
2.加快并規范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發展
加快推進鋼鐵、煤炭、農產品等十大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建設,全力爭取國家在河北設立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使之成為在全國乃至國際具有影響力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平臺。支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及示范企業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出口基地,探索建立電子商務跨境貿易產業園區。
3.建立產學研用融合發展平臺
依托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開發區(園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扶持培育一批科技服務機構,提高創新服務能力。加強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建設,使先進的科技成果能夠在河北實現產業化、市場化。加強小微企業創新平臺建設,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各類平臺建設,出臺專門的管理和服務措施,培育和引進一批平臺營運機構和企業。加強支撐創新的專業服務體系建設,如為研發機構和企業提供技術信息、專利轉化、風險投資、管理咨詢、市場開拓等服務等等。
(四)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模式,拓展產業發展新領域
依托現有的產業基礎,發展具有良好發展前景、帶動能力強的重點產業,植入互聯網思維,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體系。
1.創新生產性服務業商業模式
支持河北百家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由提供產品向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和集成服務轉變,將其培育成為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品牌企業。以線下傳統產業帶(產業集群)或專業市場為基礎,在電子商務平臺、第三方服務商、地方政府和地方企業相互作用下,構建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上的在線生態圈,形成在線產業帶獨特的運營模式。同時,著力推動電子商務在制造業、批發零售業、金融業、商務服務業等行業的應用,鼓勵規模較大、有實力的零售業發展線上業務,實現線上(網絡)與線下(實體店)的融合發展。
2.培育生產性服務業新業態
應立足區域發展需求和河北優勢產業,重點加強以下幾個方面:以科技服務業為重點,打造技術創新鏈,關聯各類學校、研究院、科技市場以及創新平臺,著力培育壯大科技中介服務、節能環保服務等新興業態。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強化科技與產業的融合,重新定義河北制造業產業鏈。以互聯網金融發展為重點,創新產業鏈金融發展模式,使金融發展著眼于產業鏈的全過程,為產業鏈整體及交易過程提供金融服務。以重點項目為支撐,推廣云計算大數據服務應用。利用張北云聯數據中心、秦皇島“數谷”等項目,在有效整合大數據資源基礎上,從大數據應用服務開始,通過普遍應用,倒推大數據產業鏈的形成,逐步推動大數據應用。利用“京北云谷”云計算與智慧產業基地等項目落戶張北縣的機遇,把京北云谷建設成為全省乃至輻射山西、內蒙的云計算中心,逐步建設電子政務云、電子商務云以及物聯網支撐平臺,打造成為行業信息化方案的系統解決者。以文化、健康產業為重點,著力培育壯大文化創意、休閑養生等新業態。延伸文化鏈條,發揮對影視、娛樂、傳媒、動漫、旅游等多個行業的帶動效應。
(五)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擴大生產性服務業開放度
1.完善生產性服務業貿易政策
盡快確立河北“十三五”期間乃至今后更長時期擴大服務業開放清單和開放措施。以京交會為契機,力爭組織京津冀三地服務貿易企業對接活動,促進京津冀服務貿易協同發展。借助北京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機遇,建立與京津服務業的“縫合”關系,完善京津冀服務業產業鏈條。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期,加快河北優質過剩產能走出去,實現產業的騰籠換鳥,拓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空間。
2.做強河北生產性服務業貿易平臺
利用河北各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平臺和園區,運用互聯網、新媒體技術完善招商引資思路和手段。用好河北已經擁有的海關特殊監管平臺,利用好“境內關外”的監管環境、進口保稅出口退稅的功能環境、要素流動高度自由化的市場環境以及比較先進完善的基礎設施環境,加快相關生產性服務業及服務貿易產業發展。搭建服務外包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云服務公共平臺和融資服務平臺,為服務外包企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3.做大河北具有優勢的生產性服務業貿易
利用“京北云谷”建設契機,加速云計算、大數據、電商平臺等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提供服務;著力發展服務外包,將工業設計、軟件研發、醫藥研發、信息服務、呼叫中心等列入河北服務業外包的重點;緊抓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機遇,打造河北對外貿易的新銳力量和新興增長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