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暢
?
大學生人性化教育與嚴格管理探討
韓 暢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人民群眾開始重視大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在新課標的實施下,只有把大學生的人性化教育和嚴格管理相互結合在一起,才能把大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本文針對大學生人性化教育與嚴格管理進行探討,希望有助于提高我國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人性化教育 嚴格管理 探討
在高科技、新理念不斷出現的二十一世紀,社會的競爭逐漸激烈化,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的儲備人才,在我國未來社會的發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高效人性化教育和嚴格管理作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有著重大的影響[1]。兩者之間并不矛盾,高校應該合理的把人性化教育和嚴格管理相互融合,不斷地結合目前社會發展的現狀進行改善,才能使大學生更好地成長,把大學生培養成為全方位的人才。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對大學生教育的過程中,忽視了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在傳統的教學理念影響下,教師作為教學中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思維等沒有得到良好的培養,導致部分學生出現消極心理,上課只是為了應付到課率,學習課本知識為了應付考試,使大學生錯過了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時期。從另一方面來講,部分高校制定各種各樣的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管理,把學校的思想強加給學生,把這些行為都作合乎常理的事情,認為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于自身的認識不足,缺少對事物相關經驗,為了讓大學生少犯錯誤,用各種規章制度約束學生,雖然高校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采用的手段卻過于落后,不僅極大程度的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還減少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導致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沒有得到提高。
人性化教育是根據我國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現代社會發展的現狀進行創新而來,在高科技、新理念不斷出現的當下,人性化教育順應時代了發展的潮流。大學生人性化教育的實施是站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進行的,以人為本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把學生作為主體進行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地位以及重視大學生的觀點,讓每個大學生的才能得到完美的表現。根據大學生的需求不斷地對學校進行完善,利用學生的興趣、愛好、個人特征等充分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隨著人性化教育的實施,大學生從教育對象轉變為服務對象,高校成為了提供服務的主體[2]。同時,高校對教師的從業標準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傳統教育理念下,教師片面地傳授知識這種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新的時期,要求教師具有相當高的職業技能和思想道德以及個人魅力等,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思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指導學生學習。
人性化教育的落實大大改變了傳統的教育理念,使大學生在高校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培養自身的各種能力。目前,我國把人性化教育的實施要求分為三個要求:一、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三無,”也就是是無訓斥、無脅迫、無體罰,這是在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做不到基本要求的教育是非人性化的;二、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三有,”也就是有笑容、有責任心、有愛心,這是人性化教育實施的關鍵部分,也是人性化教育過程中具有魅力的一面;三、是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根據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合理進行滿足,從而進一步的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個人特點等得到充分的表現,到達人性化教育實施的最終目的。人性化教育的理念就是根據學生的合理需要出發,重視學生的需求,包括學生的生理、社交、自我潛能等各個方面,在人性化教育實施的角度下,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師生之間的感情沒有得到良好的培養,學生在心里對教師產生一種畏怯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由于這種畏怯感導致學生刻意地去回避問題,使學生缺少了正面挑戰問題的勇氣和意識[3]。而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最基本的就是面對困難時,要具備敢于從正面分析問題和挑戰困難的能力,實施人性化教育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這一弊端。
根據學生自身發展的合理需求出發,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中改變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思維等都是正確的。但是,高校作為我國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不應該單方面的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個人素養、政治立場等,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古人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從歷史的足跡中可以看出,社會的需要和國家的需要也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人性化教學時,應該把學生的需要和社會的需要以及國家的需要有效的結合,這樣大學生才能夠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受傳統理念的影響,大多數人民群眾都對高校的嚴格管理認識不足,片面地嚴格管理缺乏人性化,與人性化教育相互矛盾,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4]。首先,高校的嚴格管理和人性化教育有著相同的目的,都是為了把大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只是兩者之間的方法不一樣;其次,嚴格管理和人性化教育的意義不同,嚴格管理是指針對學生的錯誤行為進行管理,為了使學生能夠改正過來實行的管理,嚴格管理的出發點是人性本惡。而人性化教育,是以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人性化教育的出發點是人性本善;最后,嚴格管理和人性化教育的側重點不同,嚴格管理的側重點在于針對學生自身比較消極的方面,根據學校的規章制度進行壓抑并改正,讓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人性化教育的側重點在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需求學校不斷地進行完善,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嚴格管理是人性化教育實施的前提保障,片面的進行人性化教育,會使學生產生一種盲目自大的心理,對學生的學習有害無利;而單獨的實施嚴格管理,又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才能沒有得到很好的表現[5]。所以,高校只有把嚴格管理和人性化教育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促使學生更好地成長。
人性化嚴格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促進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學發展委會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所以,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隨著人性化教育的落實,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從以前的知識傳播者轉變為指導者,教師不再是片面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更加注重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我學習,形成自己獨立的觀點,教師只是作為一個指導者,在學生出現問題時幫助學生向正確的方向前進[6]。從另一方面講,學生的自我管理主要表現在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遵紀守法,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自我管理是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前提,班級是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最熟悉的場所,也是大學生感受管理最多的地方,教師應該加強班級體建設的管理,多組織學生開展班級體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到圖書館看書,圖書館通常是一個安靜的學習圣地,為了不影響他人學生就會逐漸學會自我管理;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班集體籃球比賽,在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過程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這些都是作為大學生在融入社會后必須具備的因素。
綜上所述,人性化教育的實施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是對我國傳統教育的改變,而嚴格管理作為人性化教育實施的前提保障,兩者之間并不矛盾,高校應該把嚴格管理和人性化教育有效的結合在一起,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自我教育意識,從而把大學生培養成為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彭廣華.新時期基于大學生教育管理人性化的理論探討[J].戲劇之家,2015(14):201~202.
[2]邢寶清.高校大學生思想工作法制化教育與人性化教育的思考[J].職業時空,2009(01):97~98.
[3]林麗菲.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4):134~135.
[4]彭廣華.新時期基于大學生教育管理人性化的理論探討[J].戲劇之家,2015(14):201~202.
[5]林麗菲.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4):134~135.
[6]邢寶清.高校大學生思想工作法制化教育與人性化教育的思考[J].職業時空,2009(01):97~98.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作者簡介:韓暢(1987-),男,漢族,陜西延安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