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開化縣第一初級中學 浙江開化 324300)
?
基于學生體質提升角度的初中體育教學研究
張明
(開化縣第一初級中學 浙江開化 324300)
摘 要:青少年時期是學生身心健康和各項身體素質發展的關鍵時期。然而當前初中生體質普遍下降,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體育課擔負著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任,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該從學生體質的提升角度著手,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訓練,真正提高學生體質,實現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為此,該文從初中生體質現狀入手,對初中體育對于學生體質提升存在的欠缺進行分析,并就基于提高學生體質前提下的初中體育教學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學生體質 初中體育 終身體育
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不僅關系個人健康成長,而且關系整個民族健康素質,是我國人才培養的基石。然而當前初中階段,學生的身體素質卻有所下降,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直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關注學生身體素質發展,國內學校也在學生身體素質建設工作方面投入較大的成本,諸如改進與拓建運動場館,購買運動器械等,然而遺憾的是,從近年來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情況看,中學生身體機能呈現出整體下行的發展態勢。
從國內中學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體育活動的現實情況看,因“組織”環節的缺失,導致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基本淪為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未能實現對其身體機能的提升。大多數學校在踐行體育活動過程中,其所秉承的教學理念與教學重心均停留在體育課程課上教學層面,未能實現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效度化組織,因而直接造成課外體育活動組織失序,難以發揮應有的效果。
除前述原因之外,從國內中學開設的體育課程本身來看,其對學生的學情評價依然停留于以往的“成績標準”范疇,實則依然遵循著傳統應試教育的理念,故而在相當一部分國內中學當中,體育課程授課多采取課上少數時間教師講解,多數時間交由學生自行支配的模式,因此難以使學生的身體機能得以切實提高,而自由活動的課上組織模式,進一步淡化了學生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將之視為放松課、休閑課。少部分學校慣常占用體育課時間用來進行其他學科的教學活動。
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質,初中體育教學中應該強化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力量、速度和耐力方面的訓練,使學生體質得以提升。
3.1 體育意識方面——強化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依托系統性的體育鍛煉,能夠提升人的身體機能,使其在工作、學習與生活中保持充沛的體能與旺盛的精力,進而抵御疾病、延緩器官衰竭。同時,人在其生命歷程中,身體機能經歷了曲線式發展過程,唯有系統性的進行運動,才能夠保持良好的身體機能。但是學生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會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行為。為此,教師需要將體育鍛煉的必要性告知學生,強化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感受體育給他們帶來無窮的樂趣,有意識地投身廣闊的空間參加體育鍛煉活動。
3.2 訓練項目方面
(1)力量訓練。
人的各項身體素質中,最為基礎性的乃是力量素質。有鑒于此,在初中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狀況與身體狀況,為其制定系統性的力量訓練教學方案,以便使其肌肉群組得以獲得充分鍛煉;其次,體育教師應設計科學的力量訓練方法,以免因負荷過重造成學生肌肉勞損,或者訓練強度過輕而無法達到訓練目標;最后,體育教師必須注重把握學生的學情,即針對不同身體狀況的學生,為其設計不同強度的力量訓練內容,以保證力量訓練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具體而言,作為初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其身體發育表現為肌肉群組之間的協調性不強、力量增長較為緩慢,因此針對這兩個年級學生的力量訓練,應以動力性力量訓練為主,并輔之以局部靜力性訓練,體育教師應科學合理的設計訓練負荷,控制訓練強度,以免處于身體發育期的學生出現脊柱受壓等情況;初三年級學生的力量訓練強度可以適度增大,以便使其肌肉群得以橫向發展,進而提升肌肉力量,同時體育教師也應注重對訓練強度的把握,以免因強度過大造成學生身體受損。
(2)速度訓練。
速度訓練乃是通過訓練提升身體快速運動能力,依托系統性的速度訓練,能夠增進學生大腦皮層興奮抑制過程的靈活性,改善其呼吸系統。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下述教學方式實現對學生速度素質的系統性訓練,如組織學生進行變速跑,即以教師的哨聲為信號,短哨聲響起時,學生應全力沖刺,長哨聲響起時,學生應放慢速度勻速跑,如此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的反應神經,進而協調身體機能。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力量與速度綜合訓練,如三級跳、蛙跳等,使學生的力量素質與速度素質得以同步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學生速度素質的提升,乃是其力量素質與身體協調性、靈敏性統一的結果,基于此種情形,初中體育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速度訓練時,必須注重同其他身體素質訓練相匹配結合,如此才能夠收到理想的速度訓練效果。
(3)耐力訓練。
耐力訓練乃是依托系統性的訓練,使學生獲得運動過程中持久的抗疲勞能力。耐力素質作為基本身體素質構成要素之一,其能夠為學生提供充沛的運動能力。有鑒于此,初中體育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耐力訓練,以便使其獲得足夠的體能保障與體能儲備。從訓練的實效性角度看,中長跑訓練是提升學生耐力素質的有效方式。比如800 m、1000 m、1500m耐力跑,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發展學生們的有氧耐力,具體可采取勻速跑、變速跑、間歇跑、越野跑等訓練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因技術相對于其他訓練形式過于單調重復,因此使學生在進行中長跑訓練過程中,極易產生枯燥感,進而產生對中長跑訓練的抗拒與排斥,影響到其耐力素質的提升。有鑒于此,初中體育教師應注重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訓練興趣被充分激發,如可以選擇在體育館內跑步機進行,利用播放音樂的方式,使學生注意力分散,進而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耐力訓練。
體育教師應樹立提高學生體質的整體理念,結合教學實踐,積極參與教學科研,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鍛煉意識做出最大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劉志華.芻議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J].當代體育科技,2015(36):11-14.
[2]周加啟,李興昌,胡森林.學生體質健康新的影響因素與促進學生運動參與的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2010(1):133-136.
[3]盧林龍.我國農村地區初中體育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J].新課程(中),2015(12):46.
[4]顧海勇,胡海旭.“陽光體育運動”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雙向切合的辯證解讀[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1):137.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6(c)-0067-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8.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