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華(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中級法院,湖南 湘西 416000)
?
民商事審判工作中需注意的法律適用問題探究
李華華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中級法院,湖南 湘西 416000)
摘要:現代經濟社會體制的不斷健全與完善為民商事審判帶來了新的沖擊與挑戰,由于民商事案件的類型繁多,案情復雜,使得這類案件的處理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本文基于民商事糾紛的實際案件,結合民商事審判的基本現狀,合理闡述民商事審判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適用問題,以期促進民商事審判工作效率與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民商事;審判工作;法律適用
筆者就當前民商事審判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三個方面的法律適用問題,提出一些意見和觀點,供大家參考。一是合同案件適用法律的相關問題;二是與公司有關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三是適用物權法與擔保法審理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三個方面內容的探討一方面對民商事審判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反思,另一方面為后續民商事審判工作提供部署與安排的依據,從而促進全國各級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中法律適用的統一性。
民商事審判工作中合同案件主要從二個方面進行審理,一是認定合同效力的問題,合同法的倡導精神之一就是鼓勵交易,只要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就要謹慎的對待合同無效的認定問題。因此,合同無效的認定應當嚴格 按照合 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五種情形,才能認定無效。第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第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第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第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第五,只能對違反全國人大常委會及國務院制定的法律及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才能認定為無效合同。
根據合同法有關違約金性質與方式等的規定,違約金有懲罰性和補償性兩種性質的違約金,要根據合同的約定來判斷,懲罰性和補償性可同時適用。依照合同法解釋(二)第二十九條,當事人違約金約定過高的,人民法院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依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調整,合理解決違約金的問題。
司法介入的條件和公司自治的關系。公司經常會出現非正常治理的狀況,這源于公司治理的局限性,為克服這一局限性需要外部力量介入,公司治理過程中的司法介入是公司自治的重要保障手段,是公司矯正失效自治機制的重要途徑。解散公司是司法介入最嚴歷的措施。但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條又規定了公司案件立案首先要履行的內部程序,股東要先以書面請求監事會或者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遭拒絕后才能提起訴訟,或者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時,股東才能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人民法院一方面要依據公司法的相關內容依法介入公司的自治過程,另一方面則要堅持公司糾紛案件受理的相關法定條件,在尊重公司自治的基礎之上,實現公司治理過程中司法的介入。
首先,物權法與擔保法兩者之間的關系,擔保法頒布在前,物權法頒布在后,這首先需要明確頒布物權法并不意味著廢止擔保法,物權法中有關擔保物權的規定對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作了補充、修改和完善,但也使物權法與擔保法的相關規定發生一定的重疊甚至沖突。關于擔保法與物權法如何適用,物權法第178條規定:“擔保法與本法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本法。”這一規定表明,物權法與擔保法并不是簡單的新舊法的關系,物權法的施行并未廢止擔保法擔保物權各章的規定,擔保法將繼續有效,但在法律適用上物權法優先于擔保法,擔保法與物權法規定相沖突的,應當適用物權法來處理;其次,要明確新法優于舊法、上位法優于下位法的基本原則解決物權法與擔保法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問題;最后,要重點關注獨立擔保的約定無效、抵押登記效力及抵押物的范圍擴張、浮動抵押制度、擔保物權的存續期間、留置權的范圍擴大等兩法存在不同規定的問題。
民商事審判工作中會出現復雜多變、不同類型的法律適用問題,需要根據民商糾紛的案件來選擇合理的法律條款,應用適當的法律條文來解決相關的民商事案件,促進法律在民商事審判工作中適用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奚曉明.當前民商事審判工作應當注意的幾個法律適用問題[J].中國審判,2007(7):5.
[2]李正剛.當前民商事審判工作應當注意的幾個法律適用問題[J].法制與社會,2014(2):72.
中圖分類號:D9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