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君(河北省唐山市第六十八中學小學部,河北 唐山 063000)
?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實踐與思考
夏立君
(河北省唐山市第六十八中學小學部,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教學評價既是一種有效地教學方法,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反饋。評價往往是結合學習交流行為展開的,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另一方面也要了解教學形成的效果。從小學數學教學的特征分析來說,教學評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現小學生的優點,提高其學習主動性,促使其獲得更好的發展。本文結合新課程理念的內容展開研究,針對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實踐進行分析,提出相應地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實踐思考
我國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評價作為一種有效地教學互動方式,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的任務不僅是關注學習成績,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水平和學習態度等。小學生正處于學校教育的懵懂階段,特別希望得到肯定、表揚和鼓勵,而通過教學評價機制的開展,可以滿足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這種心理需求,并使之產生幸福、欣慰的心理體驗,從而產生積極、上進和榮譽感,促使其向著健康、全面的角度發展。
尊重和信任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心理刺激,尤其針對小學生而言,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由于難度較大、理解困難,需要教師的正確評價,來對他們產生正面的刺激;在教育中給他們尊重和信任,適當的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自尊心,奇跡往往就會發生。小學數學教師要要針對學生特點,多采用激勵性評價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多運用信任激勵方法,要相信學生行,讓學生自己也產生自信心。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米勒博士有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將412名10至12歲的小學生分成兩組,觀察其受到表揚后的反應。在讓孩子們接受多項測試后,對其中的一組夸獎“頭腦聰明”,對另一組則反復贊揚“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此后在進行考試結果公布的時候,全班都被通知考試成績都很差,但不同評價作用的學生所產生的心理變化卻差異很大。其中,被夸獎“頭腦聰明”的一組孩子,表現出十分明顯的垂頭喪氣;相反,被贊揚“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的一組孩子則大多以為自己這次不夠努力,下次繼續努力。
通過這個實驗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不同評級內容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同的,即便同樣是都是表揚性語句,但是卻產生了不同的效果。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上的表揚聲多了,但是由于不同的理解。個別教師在運用表揚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時存在著或多或少的隨意性,使得表揚沒有起到正面的作用,適得其反。 因此,在利用教學評價展開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現實教育環境展開。
(一)注重學生學習過程評價。在評價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的發展,同時,也要重視考察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并不斷給予評價和反饋,才能有效地改變評價過分偏向終結的現象,也有助于實現評價的個體化,實現評價的發展性功能。例如,一些靦腆的學生,在表達問題的過程中能力較弱、聲音很輕,課堂上很少自覺舉手發言。針對這樣的學生,教師提問的過程中可以采取難度適應的知識點,在評價的時候“對癥下藥”,如“聲音再響亮點那就更好了,要不你再試一次?”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產生自信心,變得更加勇敢。同時,將表揚和評價聯系在一起,在日后的數學教育中會發揮很好的課堂效果。老師短短的一句評價,卻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力量。
此外,在小學數學教學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評價內容的科學性,既要評雙基要求,又要評情感目標。如:幫助學生制作數學成長錦囊,錦囊中有自己特別的解題方法;提出的有挑戰性的問題;自己滿意的作業以及自己在某一時期的數學學習中所取得進步等。同樣教師也能通過這一方式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展開“因材施教”,從而改進教學方法。
(二)關注不同層次學生需求。在新課程教育理念下,要求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每個學生都有閃光的地方,抓住閃光點進行評價,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的動力,促進其最大限度地發展。一個經常被批評的孩子容易產生自卑,一個經常得到鼓勵的孩子就可能形成自信。例如:在課堂練習中,一位成績較落后學生去黑板上板演一道計算題。這個學生的計算過程不對,下面的學生有些已經在私下偷偷的嘲笑了,無疑學生會更加緊張和羞愧。教師應該積極的制止這一行為,在評價的過程中,可以劍走偏鋒,如表揚其板書的認真、工整,值得大家學習。然后開始講解練習題的問題,這樣一來,可以減少學生的失落感,使其恢復自信。
(三)評價主體方式的多樣化。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去評價學生,并且要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及對教師的評價時,都要從多個角度去評價。使課堂口頭評價在尊重、寬容和等待中進行,在欣賞、發現和激勵中進行,在和諧、主動和引導中進行。
目前,評價方式采取“自主評價”、“小組互評”、“家長評價”、“教師觀察”和“綜合測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還伴有“作業評價”和“數學小日記”,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例如,在作業評價語中,不斷地豐富和完善,加入“發言積極”、“思維活躍”、“聽課認真”、“你真棒”等,有針對性的評價在學生的作業本上。而在課堂學習中,也同樣展開這樣的評價,這樣一來,無論學生什么時候翻作業本,都能清除地回憶起自己的出色表現。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數學日記已經讓學生走進數學生活,感悟數學是現實的是有用的,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教學評價是一個體系化的過程,涉及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環境、教育對象、教學難度等綜合分析,采取最有效地形式,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同時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加評價個案的張力和彈性,促使評價機制更好地與現實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使數學教學具有發展性。
參考文獻:
[1]鄭艷艷.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實踐與思考[J].科技資訊,2009,32:232+234.
[2]劉偉華,王英杰,代新平.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實踐與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5,16:252.
[3]王行元.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幾點思考——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體會[J].學周刊,2011,14:116.
[4]龔利森.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3,02:20-21.
[5]羅祖英.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思考[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S2:171-173.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