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雯
(河北省霸州市勝芳鎮石溝聯辦小學,河北 廊坊 065701)
?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應用
李文雯
(河北省霸州市勝芳鎮石溝聯辦小學,河北 廊坊 065701)
摘要:合作學習是一種依托學生自身特點,將其劃分成不同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交流、探討和學習活動,最終實現相互促進、相互進步的目的。教師應在傳統教學手段的基礎上,聯系教學實際,著重培養團隊合作意識,依照學生的具體表現和思想意識,開展適宜的教學活動,合理布置教學任務。
關鍵詞:合作學習;合作意識;教學應用
合作學習是目前小學教學的新趨勢,通過合作學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和合作精神。小學語文是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不僅具有實用性,從中還可以學到人文素質,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這一方式,對于小學生的品德和學習來說都很重要。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歷,談談對合作學習的一些探討。
合作學習是一種依托學生自身特點,將其劃分成不同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交流、探討和學習活動,最終實現相互促進、相互進步的目的。對于語文教學活動而言,合作學習的應用可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認知能力,并可改善師生關系,提升自主探究能力,提高語文學習自主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開展合作教學具有重要價值。然而,因教師、學生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當前語文教學合作學習應用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在合作學習中,主要堅持教師的指導,經由自主發現和探究,最終完成教學任務。但實際上卻存在學生內部交流存在障礙,各持己見,不愿意分享等問題,這嚴重制約了合作學習的應用。教師片面追求合作學習,忽略學生內部基礎知識、認知能力等存在差距,使得大多數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加重了成績極端化形式。
(二)形式化十分嚴峻。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因教師自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不足,使得合作學習形式化十分嚴峻。雖然,課堂教學氛圍相對活躍,但是,學生積極性普遍不高,導致最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一些成績拔尖的學生因具備一定的基礎,可有效完成課堂任務,進而課堂參與性較高。然而,學困生因基礎薄弱,無法有效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使得合作學習相對形式化,最終適得其反。
(三)教師的指導力度不足。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指導者,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及時指導。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若忽略指導,片面關注結果,缺少對學生自身情況的考慮,無法精準掌控學習情況,最終可能會出現合作學習形式化局面。
(一)強化團隊合作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的強化是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基本目標,若實現這一目標,單純依賴傳統教學手段是不夠的。教師應在傳統教學手段的基礎上,聯系教學實際,著重培養團隊合作意識,依照學生的具體表現和思想意識,開展適宜的教學活動,合理布置教學任務,這既能增加學生的個人體驗,還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改善同學關系,強化團隊合作意識,并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與成長奠定基礎。
(二)構建科學、規范的學習模式。合作學習可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還可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小學生大多活潑喜動,因此,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讓學生養成自覺遵守課堂規范的習慣。
1.合理分工組內成員。討論并不是合作學習的唯一內容,還要求教師合理分工,選出小組代表、記錄員等,通過合作學習不斷增強責任意識,明確肩上的職責。對于小組代表,可采用輪換的形式,旨在通過此形式來從整體層面提升組織能力,實現學生的共同進步。科學的分工除讓學生學會基本的理論知識外,還可培養組織協調能力,學習一些課外知識,并可在小組內部組建良性的競爭體制,提高學習主觀能動性,改善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語文教學水平;
2.養成踴躍探討的習慣。合作學習離不開獨立思考,學生自身不積極思考,在后續討論環節便不能形成相對成熟的看法。因此,在開展合作學習前期,應為學生預留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為自由討論奠定基礎,開拓思維。同時,在課前還應鼓勵學生積極預習,這有利于問題的剖析和理解。
另外,還應教會學生耐心傾聽別人的想法,尊重別人的見解。同時,教師還應留心觀察基礎薄弱的環節,在發言環節,鼓勵學困生主動發言,改變學生的被動地位,降低成績極端化程度。若組內成員出現爭議,記錄員可認真記錄分歧觀點,并在班級中共同討論。
(三)適時指導。在語文教學的合作學習過程中,因學生的知識積累有限,思想認知尚不成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疑問,進而對學生產生困擾。針對這一問題,語文教師也應參與學生討論,禁止一味的旁聽,若學生出現疑問,教師應立即點撥,認真講解,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若學生觀點存在錯誤,教師則應適時指導,盡早將學生從彎路中引入正軌。
(四)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學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每個人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然后才能談到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有具備這樣的個性,才能夠打下走向社會從事獨立工作或與別人合作的基礎。這些個性有很多獨立的成分,因此,要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課為了追求合作氣氛,或是一味追求求異思維,教師呈現問題情境后,不留給學生片刻思考時間,就立刻宣布“下面開始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問題情境,更談不上自己的獨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組內優生一言堂,要么使討論流于形式,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在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幫助的。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的教學形式不是替代的關系,而是互補的關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應用合作學習,不僅符合小學生自身發展特點,有利于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還可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改善教學質量。因此,語文教師應科學看待合作學習,幫助學生養成合作探究的習慣,進而讓學生真正學會語文知識,順利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婷婷.淺談在新課標下語文課堂中如何引導學生合作學習[J].新課程(小學).2010(03)
[2]盧子娟.淺析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考試周刊.2011(40)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