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柳燕
摘 要:合作學習指的是以小組學習為基本形式的教學,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成績,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際關系。簡單論述了在高中生物課堂中如何有效開展自主合作學習來優化和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高中生物;生物教學
終身學習,這是一種貫穿人們一生的學習,是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是與他人協作、分享、共進的學習。這種觀點將徹底改變幾個世紀以來人們習以為常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從現在開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中合作學習是重要的一環。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應用這種策略。
一、合理進行分組學習
分組是自主合作學習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如果分組不合理,很可能會導致學生之間產生矛盾。在分組之前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個人能力的差異,以互補為原則,進行分組。比如,在實驗課上,可以將動手能力強的學生與動手能力弱的學生分到一起,這樣可以起到組內互助的作用。分好組以后,要在學習之前明確每個組員的責任和所承擔的任務,給每個組員分配不同的任務,避免他們產生依賴心理。比如,在實驗課上,可以將組員分為記錄員、操作員、發言人等。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這些組內分工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讓組內商議自行轉換角色,以達到相互促進學習的目的。
在合作學習中,同學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分歧,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往往會舉出更多的例子,這樣有利于他們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另外,這種學習模式也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害羞心理,培養交際能力。
小組和小組之間也存在競爭合作關系,可以讓小組之間相互出題,比如,在遺傳這一章節,可以讓不同組之間設計不同的遺傳試題,讓小組之間自行解決,最后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
二、合理設置學習目標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首先應該轉變角色,將傳統的教師自導自演的教學模式轉變成教師導,學生演的模式,在合作學習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也不能一味地放手不管,這樣在開展前期只會讓學生陷于玩樂之中,荒廢學業。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在“放權”與“集權”中掌握好平衡。為解決這樣的問題,就要求教師在上課之前擬定好每個小組的學習目標,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帶著明確的目標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制定目標的時候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學習要求: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點等。第二,為不同小組分配不同的題目,讓其自行合作解答。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發現歷程”這一章,在上課之前,布置學生預習,并設計以下問題:(1)好氧細菌集于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周圍,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呢?(2)圖中水綿葉綠體有什么特點?(3)恩吉爾曼怎樣控制無關變量的?然后再引導學生討論從恩吉爾曼的實驗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樣的啟發?然后再次布置一些問題,比如:(1)為什么選用水綿作為實驗對象?(2)為什么選用黑暗并且有空氣的環境?(3)為什么先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而后又讓水綿完全暴露在光下?
通過設計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并自主探索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致力于構建一個和諧、積極、互助的學習環境。
三、合理評價學習成果
合作學習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評價自主合作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客觀對待,在評價時應該采用小組評價、組內互評以及自我評價等評價方式,由于每個學生的起點不同,學習成績有所差異。組內互評可以讓教師清楚直觀地看到每個組員的表現,同時,為了避免組內同學之間相互串通,個人評價也很重要,教師在評價某一個學生的學習成果時,應該結合組內互評以及個人評價,另外,教師也應該綜合學生這段時間的表現來評價。
另外,教師評價也應該與小組的成績聯系起來,讓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例如在做完一套試題以后,可以讓小組進行講解,在遇到不同方法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其他組的成員進行補充,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自主合作學習要求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最后達到“我會學”,為學生將來的繼續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但是,在目前的教學中,自主合作學習的推廣力度還不大,長期的灌輸式教學,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學習,突然間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各方會有一些擔心,但是,合作教學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合作學習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采用這種教學策略,注重理論和實際的結合,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加強監督,一點一點“放權”,只有不斷地嘗試,才會有所收獲,教師本身也要在開展自主教學中總結經驗,從而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的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鄭國強.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應用中的誤區剖析[J]. 教學月刊:中學版,2005(6).
[2]楊倩.“自主合作、優質高效”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青年文學家,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