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
摘 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不僅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中,而且也走進了教學中,尤其是將信息技術作為載體,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得到提高,從而構建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教學的要求,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改革與發展教學方法,并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進而保證教學質量。因此,如何在信息化環境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成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最想解決的問題。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更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最有效的途徑。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化,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合理應用信息技術來創建合適有效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感官,進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處于一個愉悅、良好的教學氣氛中,以此來構建數學高效課堂。譬如,在教學統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如:同學們,森林里的大象要過生日,小動物們紛紛送上禮物。先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小動物前來祝賀的視頻,然后,再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在視頻中你們看到幾種小動物?第一次,學生肯定只注重看視頻,忽略了對動物種類的統計。所以,教師應該重新播放視頻并放慢播放速度,并引導學生積極地觀察視頻,并把自己看到的動物用自己的形式記錄出來,可以看到有的學生會將小動物用符號來表示,有的學生會在動物名稱下面畫“正”字等現象。在這一過程中,既可以讓學生學習到相關的文化知識,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程度,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突破教學重難點,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由于小學生還處于思想不夠成熟、思維能力不夠強烈的階段,難以更好地理解教學中的重難點。信息技術作為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教學手段,其不僅可以引導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對構建高效課堂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在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會采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不管是在教學重難點的過程中,還是在進行基礎知識講授的過程中都是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這種手段不僅會導致學生的思維跟不上,還會讓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使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使教學內容更具生動形象化,可以實現由小到大、由虛到實的轉換,還可以將不能用語言表達的重難點用圖片和視頻表現出來,讓學生可以更加真實地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程度,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譬如,在教學“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演示圓的本質特征,在課件中將圓進行平均分割,從4份到8份、16份到32份,然后在學生的注視下,將分割的部分進行任意重組,學生會發現重組的部分會比較接近長方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觀察到圓與其他圖形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真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化抽象為形象,深化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由于數學是一門理論性且抽象性較強的學科。但是,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形象到抽象的過程,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并采取合適有效的指引線,如,多媒體技術方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用語言文字來講解知識,并沒有采取一個相應的教學工具進行輔助,從而導致學生不能完全理解知識,對知識的理解還處于一個懵懂的階段,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基于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使數學教學中的抽象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兩個一樣的梯形進行180°旋轉,并將梯形平移到另一個場景中,然后再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通過這樣的方式,給學生生動形象地展示出梯形的剪切、拼圖、旋轉的過程,使學生更加理解應該運用何種方式計算梯形面積,進而使教學課堂氣氛更加融洽,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綜上所述,信息化教學是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內容,而且還可以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滿足新課程理念對教學的要求。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合理應用信息技術,以便于創建出合適有效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劉晨旭.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D].天津師范大學,2013.
[2]李慶英.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探究教學策略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