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英+趙希春
摘 要:高效課堂是隨著新課程改革而提出的一個新的教學目標,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數學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基本目的。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是一門十分難懂的課程,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了目前眾多教師關注的主要焦點。主要從師生有效互動、引用現代技術手段與注重學生操作實踐三個方面來簡單談談看法,以期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供一些必要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實施,課堂教學的形式也發生了轉變。在新時期的教學理念下,師生的角色與地位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而是擔當引導者的角色,學生則成為課堂學習中的主人,課堂由傳統的“被動講授式”轉變成了現在的“主動探究式”,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發揮,學習能力與思維也得到了提升。但是還有一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只是學到了新課標的形式,而沒有深刻地理解其本質,導致課堂教學環節華而不實,學生的學習效果無法得到保證。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實踐,談談我進行數學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
小學生對于新奇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他們很難在一整節課上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去學習,面對無心學習的小學生,即使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十分精彩,他們也照樣是左耳進、右耳出,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要改變小學生這樣的學習現狀,教師就要在課上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讓學生在師生的交流中自覺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從而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就這樣進行教學:
師:夏天天氣太熱了,學生最喜歡的水果是什么?
生:西瓜。
師:老師也很喜歡吃西瓜,西瓜又脆又甜,還很解渴。那么同學們吃西瓜的時候是切成多少塊呢?怎么切呢?
生:都是差不多大小的塊。
師:如果我們把整個的西瓜看作1的話,那么切出來的一小塊應該怎樣表示呢?
學生都搖頭表示不解。于是我便順勢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數,并讓學生先自主學習課本上的內容,然后我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講解。通過之前的課堂氛圍渲染,學生的學習熱情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在充滿興趣的狀態下學生的學習情緒十分高漲,課堂教學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巧妙運用現代技術手段
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課堂教學帶來了新鮮的元素,為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充分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為學生營造出恰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情境下更好地思考并探索問題,進而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更好地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實現高效教學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時,我就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春節聯歡晚會倒數計時的視頻,伴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學生也都十分興奮,仿佛就是在過年。通過播放這樣的視頻,課堂氛圍便活躍了起來。然后我問學生認不認識時鐘上顯示出來的時間,學生都準確地說出來,在歡呼雀躍中課堂教學開展得十分順利。接下來我利用教學用具讓學生認識時鐘,在操作與練習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十分顯著。為了增強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我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了幾道練習題,通過隨機地撥動時鐘的表盤,讓學生能夠快速地讀到整時整點,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訓練了學生的反應能力。
三、注重學生的操作實踐
小學生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僅僅教給學生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的操作實踐,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對所學內容有真切的感知,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且,在實踐中,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會得到鍛煉,課堂的氛圍也不再拘束,學生可以隨意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與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時,我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各個圖形卡片進行分組,并讓學生測量這些圖形的周長。對于規則的圖形,像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學生用尺子測量,然后計算周長很方便,但是像圓形、橢圓形,學生就無法直接測量出每一條邊的長度,在思考與討論過后,有的學生就先利用繩子將圓形沿著邊緣圈起來,然后再將繩子打直,用尺子測量出繩子的長度,也就得到了圓形的長度。這樣的操作實踐使得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周長”的含義,也讓學生認識到了學以致用的真正含義,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總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積極地進行互動,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要巧妙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并要注重學生的操作實踐,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進而提高學生的能力,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滕紅軍.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J].好家長,2015.
[2]趙志靜.論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內蒙古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