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絨
摘 要:在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學校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以小學語文課程為研究對象,剖析了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并進一步提出了提升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關鍵詞:教學有效性;小學語文;對策
早在20世紀60年代,有效性的概念就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出現了諸多不同年級、不同科目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實踐探索模式。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多次參加過中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討會與報告會,也認同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的觀點,更認識到提升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性,但感到一絲迷茫的是:究竟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性的呢?本文立足教學實踐,針對小學語文課程,分析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現狀,并探討可行性對策,以期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剖析
傳統教育觀念過多注重的是讓學生了解世界、認識世界,時常忽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與思考的能力,制約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小學語文與其他課程相比,有其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情境性與展示性,該課程的教學材料來源于生活,通過語言傳遞信息,在情境中獲得知識與情感體驗。目前,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忽略人本主義關懷,缺乏教學反思意識
有些教師過多注重的是考試成績,多數情況下教學仍采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被動學”的模式,當然這很大程度上歸結于我國的教育現狀。然而,這樣的教學模式與倡導的課堂有效教學卻背道而馳。每一個學生都是相對獨立的個性,若教師在講授課本、作文等內容時,只顧自己滔滔不絕地講,卻不關注每一位學生,尤其是落后生與困難生,那么極易導致教與學的不同步,教學有效性根本得不到保障。
另外,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的反思意識比較薄弱,只有在公開課或者有其他教師聽課的情況下才會對備課、教學過程以及結果進行象征性的分析與思考,這是因為多數語文教師還承擔了班主任的角色,他們除了教學還有其他任務,導致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每一堂課都進行精心的設計與教學反思;另外是因為語文教師沒有真正意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主觀上認為反思沒有多大的作用,甚至感覺是在浪費時間。
(二)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待提升
有些教師對教學目標不明確,沒有完全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進行精心的備課,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對于低年級小學生,盲目地設計太多提問環節以期提高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有時反而忽略了低年級應以朗讀為主、注重識字、詞以及寫字等環節指導的教學方式。目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大多采用授課制,以教師講為主,很少運用演示法以及實驗法,整體的教學組織形式比較單一,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另外,有些地方尤其是鄉鎮小學的語文教師本身具有的專業知識與理論知識相對陳舊,教學科研能力不高。同時,教師對于課堂的評價側重于考試成績,對于布置的作業有時只是不斷地重復,對學生的懲罰也多數采用“罰抄課文或生字”等形式,極易造成學生對作業失去完成的興趣。
二、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對策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多樣,學生可以通過朗讀、背誦、說話、閱讀以及作文等形式對內容進行學習,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創設情境,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樹立全新的教學觀,主動進行教學反思
小學生處于好奇心特別強的年齡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與創造性,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材施教,注重個體差異,成為他們的朋友,而不是嚴厲的命令者。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顧及學生的感受與體會,留出適當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思考與討論。如,《狐假虎威》一課,教師可讓學生大聲朗讀,讓他們自己體會每個小動物的神態與語氣,再讓幾位學生佩戴不同的動物頭飾上臺扮演不同的動物,并讓其他小朋友進行觀察與評價,最后,老師可對每個動物的特點進行總結。這樣的教學氛圍可以牽動每位學生,能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課文內容。
教學反思應該是主動的思考行為,是嚴謹教學的一個體現。小學語文教師應對反思持有正確的態度,不可誤以為反思是無關緊要的。因為有時一個細小的問題,如,一個字詞的錯誤、一個方法的不適當使用、對學生的不良態度等,若不進行及時反思與解決,可能會導致更多的問題。所以,教師應對課堂進行全面的總結與反思,這對教師本身是一種進步、一種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語言,更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與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師應針對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實際,明確在教學的各個不同環節分別采用何種教學組織形式,并與學生建立平等尊重、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這直接關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水平。教師尤其要注意民主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在課堂教學的討論與發言環節,讓學生自由參與,教師可進行適當的引導與鼓勵,但不可逼迫學生學習,因為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有時很容易出現逆反心理。
另外,小學語文教師應通過聽取優秀教師的公開課、示范課以及外出進修培訓等渠道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同時,對于語文課外作業的布置形式應注重多樣性與合理性,挖掘教材中的創新教育素材,避免大量、重復、機械化地抄寫與默寫,教師還可適當布置些“某一主題”的征文比賽、主題演講以及讀書匯報會等活動作業。
參考文獻:
[1]胡歡.有關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6.
[2]甄永波.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6.
[3]姜麗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
[4]王磊.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