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瀏(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廣西南寧 530022)
?
個性化教育對高職高專大學英語的啟示
——以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
何瀏
(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廣西南寧 530022)
【摘 要】近年來,大學英語作為高職高專各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一直飽受著各種爭議,它在發展改革過程當中不斷暴露出各種弊端和問題,制約著課程的發展和專業的建設。文章通過對大學英語課程現狀的分析并結合對個性化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從課程設置、課程教學、課程評價三個方面對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對策。
【關鍵詞】個性化教育 高職高專 大學英語 啟示
近年來,高職高專院校越來越注重專業的實踐操作,工學結合,而大學英語作為為數不多的各專業必修的課程之一,一直飽受著各種爭議,學校乃至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都在每況愈下。其實,諸多學者專家都對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做出了很多有意義和大膽的探索,但研究方向更多的是偏向對課堂教學本身(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的探究,而對教學對象本身的研究,尤其是個性化教育對課程改革的要求、意義及影響等方面卻鮮有研究。在西方的一些國家(如美國、法國、新西蘭等)很早就在全國推廣個性化教育,而我國起步較晚,在2007年成立了中國首個個性化教育研究院,至此,個性化教育在我國漸漸興起,個性化教育也得以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我國著名學者顧明遠教授認為,個性化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為了使學生個性發展,就要為每個學生提供最合適的教育,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展。[1]中國個性化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曹曉峰教授則認為,個性化教育就是指通過對被受教育對象進行綜量身定制教育目標、教育計劃、輔導方案等,從而幫助被教育對象形成完整獨立人格和優化自身獨特個性,釋放潛能,實現自我成長、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的教育和培訓系統。[2]
我國政府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簡稱為“綱要”)中提出:“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個學生的優勢潛能。”并多次提到要因材施教,把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結合起來。[3]2006年,國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號文件的形式印發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為“16號文”)中提到:“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創新型國家培養高素質技術專門人才。”這些都為個性化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據,并指明了發展方向。個性化教育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積極創造和諧、平等、民主、適度寬松的個性發展空間,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學習興趣,給他們提供表達的機會、選擇的機會、施展才華的機會,從而培養有個性魅力的高素質的合格人才。
2.1 課程內容設置多樣化,加強工學結合
在目前絕大多數的高職高專院校所開設的大學英語是作為一門非英語專業的必修課程,一般開課至少兩個學期。以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為廣西幼專)為例,學校所有的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用的是同一本教材,學的是近乎相同的東西,按照設定好的教學進度,在同一時間進行相同的測試,最終獲得相應的課程學分。整個過程就像預先設定好的程序,學生只能按部就班,被動的接受。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也不理想。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受教育部委托組織起草的相關教學文件中指出,“高職英語課程是培養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生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課程,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在職場環境下運用英語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說,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應當與行業英語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銜接,或將行業英語教學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事實表明,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也只有在職場環境下才能使其使用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因此,根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大學英語在教學設計上應盡量跟專業結合起來,做到工學結合。以廣西幼專為例,在不同的學期里可以適當選擇增加諸如兒童英語歌曲、兒童英語教學技能、兒童英語故事創編等與學生需求較為貼切的內容。其次,由于大學英語的課時量有限,所以可以增加一些選修課作為大學英語的有效補充,例如幼兒園英語活動策劃與組織、英美兒童文學、兒童英語教育戲劇等課程,以盡量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訴求。只有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才能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自主能動性,更符合學生個性的發展要求,也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
2.2 以人為本,突出個性化教學
目前,由于大學英語教材單一,內容一般以話題來劃分單元,基本也跟專業沒什么聯系,許多話題無新意且枯燥,也不能在學生中產生共鳴。然而,很多老師卻仍然千方百計地帶領學生融入到話題當中,設置各種場景,各種問題來跟學生進行互動,然后通過課件演示耐心地為學生講解,學生認真地抄筆記,雖然這是目前很多老師采用的教學模式,但本質上是一堂以老師為主導的課。根據本文前面提到的“綱要”和“16號文”可以看出它已不符合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了。突出以人為本的個性化教學是個性化教育中的重要一環,而作為教學的實施者——教師的個性化則是開展個性化教育的前提和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教師的個性化過程其實就是教師成長和職業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應不斷地吸取經驗教訓,改變舊的觀念,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樹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觀,努力將自己塑造成為一個個性豐滿的、德才兼備的、具有人格魅力的個性化教師。教師在實施教學中應當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以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重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要突出均衡性(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選擇性(適應學生發展的多樣化需要)、綜合性(設置綜合課程,增設綜合時間活動,加強學科課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4]
2.3 課程評價的多樣化和多元化
以廣西幼專為例,大學英語一直沿用的是傳統的評價手段,學生的成績受任課老師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單看成績不能有效地衡量學生的真實水平,這也是學生缺乏英語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性的原因之一。要改變現有評價方式的弊端,就是讓課程評價的手段多樣化和多元化,不僅僅是老師作出評價,還要讓學生本人、學生之間,甚至企事業用人單位來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以充分體現教育公平和工
學結合。同樣以廣西幼專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大學英語課程為例,大學英語的成績評定可由以下幾部分組成:(1)該學生本學期的出勤,由任課老師評定);(2)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包括回答問題、活動的參與和組織等,由任課老師評定);(3)平時個人或小組的活動組織或表演(在講臺上對自己作品的正式展示,如組織一個英語活動或是演講一個英語故事等,由老師、學生和學生本人三方進行評定);(4)學生見實習的表現(學生每個學期在實訓基地組織英語活動的表現,由實訓基地的老師、同學及本人三方進行評定);(5)紙質試卷的期末成績(英語基本知識的考查)。通過這樣多元的評價方式,學生能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從而促進他們通過更努力地學習來爭取獲得更好的評價和更多人的肯定,進而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自主能動性,使他們的個性得以更健康地發展。
個性化教育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在中國的方興未艾勢必會影響到教育活動的方方面面。課程改革同樣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文中所提到的這幾個方面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之路步履艱難,困難重重,但是改革的步伐不會停止,個性化教育對于課程改革來說是一劑良藥還是一陣徐徐微風,這還有待我們今后對個性化教育做出更深刻的認識和研究并加以實踐來檢驗。
參考文獻:
[1]顧明遠.個性化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中國教育學刊, 2011,(10).
[2]曹曉峰.中國個性教育原來與方法[M].上海:中國個性化教育研究院2012.
[3]顧明遠.個性化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中國教育學刊, 2011,(10).
[4]肖碧芳.職業學校實施個性化教育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 27.
作者簡介:何瀏(1980—),男,廣西賀州人,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語言文學系英語專任教師,講師,碩士研究生,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