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毫
【摘 要】在初中教育體系中化學教學十分重要,但目前,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存在諸多的不足,為了扭轉此局面,本文介紹了初中化學教學中價值觀教育的概況,重點闡述了其教學策略,旨在指導實踐,提升教學水平,提高初中生化學綜合素質。
【關鍵詞】初中化學;價值觀教育;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日漸深入,學科教育中融入價值觀教育得到了人們高度關注。初中教學是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關鍵階段,因此,新課標提出,初中化學教育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有機結合情感、態度、價值觀與知識、能力,以此促進學生實現全方位發展。但當前,初中化學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普遍認為價值觀教育屬于德育課程內容,未能積極探索適合的培養策略,在此背景下,本文對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展開了探討,旨在促進初中生實現全面發展。
一、初中化學教學中價值觀教育的概況
化學屬于自然科學,其以實驗為前提條件,實際教學中通過價值觀教育,不僅培養了學生科學素養,還引導其擁有了正確的價值判斷力以及積極的情感。但如今,化學教學仍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即:重知識與結果、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制約著價值觀教育工作的開展及落實。
在初中化學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國相關規定,如:《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其明確指出了化學價值觀教育內容與目標,其中涵蓋了對待物質、自然、科學、社會及自身發展等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其不僅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提高其專業技能,還利于培養其積極、健康的情感,使其逐漸擁有正確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兩個課標全面呈現了價值觀教育的核心理念,即:求真、向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層次性,主要是因初中生年齡各異,教學實踐中應考慮學生的特殊性,采取多元、各異的教學方法。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價值觀教育的教學設計及策略
1.教學設計
初中化學教學設計應包括以下要素:面向全體學生,借助貼近生活與社會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科學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此外,在教學中應兼顧學習結果與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其潛能,通過多元評價,增強學生自信心。化學教學設計應注意內容:一是,教師應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二是,執行三維一體的課程目標,三是,采用差異化的評價方法。
現階段,初中化學價值觀價值目標難以有效落實,具體問題表現為:第一,根據既有的設計要求可知,為了落實化學價值觀教學目標,應使用外縣的、可測的行為動詞展開描述,但實踐中學生感受、體會難以言傳;第二,化學價值觀擁有眾多層次,如:注意、反向、偏向、追求及角色化等,其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與微妙性,但設計中難以實現貼切、精準的描述;第三,化學價值觀目標有著豐富與多樣的內涵,但實踐中受客觀、主觀等因素影響,教師將其視為德育教育,致使其設計目標缺乏全面性,如:僅在教育中體現熱愛家鄉、環境意識、可持續發展觀等,而忽視了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價值觀等。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落實化學價值觀教育目標。實踐中應采取以下設計策略:一是,利用外顯化的行為動詞,新的教學目標設計要求應具備精確化、可策劃及具體化等特點,為了外顯內隱心理過程,應盡可能地選用可測、精準及外顯的行為動詞,以此彰顯目標的各個層次。如: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在設計該目標時,分劃分為不同層次,注意層為觀看環保新聞、反應層為關注環保新聞、偏向層為重視環保新聞,角色化層為正確的環境觀及環境行為。各層的目標具有遞進性,提高了設計質量。二是,增加具體化的行為內容,為了增強化學教學的可操作性與可行性,實踐應積極利用具體化的價值觀教育,如:化石燃料利用,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如:災難性電影、新能源開發等視頻,煤炭或石油的實物樣品、圖片等,借助上述學習媒體,轉變了傳統平面化教學行為,使其具有了多角度特點,利于糾正學生不良環境習慣,便于培養其可持續發展意識。三是,提供情景化的行為條件,價值觀教學目標設計中應為學生提供真實性、情景化的行為條件,具體是指為描述化學學習媒體及化學學習時間,并為其提供相應的學習信息。例如,全球變暖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感受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二者相互影響,并嘗試提出預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應關注環境,主動抵制不良的行為。
2.教學策略
初中化學教學開展過程中不僅要探索如何達成價值觀教育目標,還要結合初中生的具體特點,創新教學策略,具體方法如下:
(1)打造和諧、平等與民主教學環境。國外學者曾指出課堂上師生關系直接決定著教學成敗,教學具有藝術性,應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其學生興趣,使其自主、主動學習。教育的前提條件為師生交往,因此,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促進價值觀目標落實。此外,價值觀是學生心理特征,具有內隱性與差異性,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充分考慮其情感、性格等,經有效溝通與交流,逐漸構建民主、平等與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自由、愉悅與輕松的氛圍下,學生易于敞開心扉,通過真誠、坦誠與誠懇的交流,情感教育成效將更加顯著。例如:關于空氣內容,空氣是由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構成的,如果單一介紹各組成部分,則過于枯燥與乏味,教師可利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借助空氣污染資料與視頻等,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包括空氣污染成因、類型、危害及防治措施等,通過全班學生討論、交流,從而培養其環保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參與討論,引導學生向積極、有意的方向探索,通過上述教學,保證了情感教育效果,滿足了學生發展需求,構建了和諧的師生關系。
(2)合理運用教材內的價值觀教育素材。在既有的化學教材中價值觀教育內容較為隱蔽,在教學中,教師應明確各個知識的價值,并對其給予深入挖掘。新教材中涵蓋諸多的價值觀教育內容,如:以文字、插圖等形式展現的化學社會問題、化學科學發展等。實踐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學習需求,創新教學情境,此時,要求教師應了解教材內容的價值信息,并在備課中給予挖掘,將各重點內容均賦予雙重價值,即:情感與思維活動。例如:關于愛國制堿專家的內容,教師可采用問題引導、討論交流、感悟的新型教學模式,融合情感與思維活動,以此完善學生知識體系,使其接受相應的感染,進而利于達成共育目標。
(3)進一步擴展價值觀教育范圍。初中化學教學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通過社會實踐,不僅可內化課堂知識,提高自身素養,還可豐富其化學學習方法,使其逐漸具備知識遷移能力。教師應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推薦其閱讀與科普類讀物,組織學生參與社會調查與實驗活動,以此提高其實踐能力,使其感受化學魅力,并有效處理人際關系,了解合作、寬容的重要性等。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教學中價值觀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本文主要探討了其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相信,在各項措施落實基礎上,初中化學教學成效將更加顯著,初中生將逐漸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其綜合素質也將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嚴西平,王偉群.初中化學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反思與對策[J].化學教與學,2013,06:2-3.
[2]陸洋.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及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D].揚州大學,2014.
[3]張宗濮.人教版初中化學與高中必修化學教材內容銜接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4.
[4]龔茜.運用研究性學習理念改進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