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學潮(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張莊學校,河北 保定 072450)
?
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策略
郄學潮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張莊學校,河北 保定 072450)
摘要: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創造的前提,一切發明創造都離不開對問題的思考。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地活動”。由此可見,提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策略
課堂提問不僅是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也是教師教學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教學手段也得到了優化改進,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認識到了課堂提問的重要性。
(一)啟發性。在實際的語文教學環節中,要重視開放型、思考型和鼓勵啟發型的問題,輕視檢查型、記憶型、封閉型的問題。好的提問應該富有啟發性,不應該急促地邁向結果,要注重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使其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此外,老師的問題能引發出學生提出新的問題也是啟發性的一個重要原則。愛因斯坦說:“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更重要。”因此,要鼓勵學生自己去揭示問題、探索語文知識、發現語言規律,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科學性。科學性的前提是了解學生,吃透教材。教師要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其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正確認識學生、了解他們的實際能力,切實做到從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環節。此外,教師要熟練掌握教材的內容,深刻理解課文內涵,在提問時語言要規范,簡明扼要,針對性強,做到科學得當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發展語言,發展學生才智;反之,往往啟而不發,最后還是變成教師自問自答。
(三)創造性。指關注學生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反應,力求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創造性應是有效性中含金量最高的指標,對培養學生求異思維和創新品質靈魂有著重要的作用。語文學科是人文性最濃的學科,所以對于任何開放性的問題來說都沒有固定的答案。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思考問題,激發他們的對問題的興趣,使得使其產生多向聯想,多方面地思考,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通過對發散出來的想法的分析、比較、綜合,又可實現思維的優化,最終產生思維的共鳴。
(四)適度性。包括適度、適時、適量。一適度,是把問題提得準、提得富有啟發性的關鍵。要根據具體課文內容,提問難易適度,選擇不同的對象,對語文基礎知識內容提問時,可面對中、差生,而對知識難度較高的提問應對優、良生。每一堂課的提問要有廣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體學生。適度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積極的思維,促使學生通過努力取得的成果,學生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保持對語文的興趣。二適時,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當學生處于“憤悱”狀態時,教師的及時提問和適時點撥,能促使學生積極熱情地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去;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時,教師要盡可能恰當地從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穎的問題,激發學生“學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主觀能動性。當學生自己推敲出新知識的結論時,會感到無限的欣慰。三適量,指恰到好處地掌握提問的頻率。問題的設置應疏密相間,要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一節課不能提問不斷,否則學生無法冷靜有效地思考,反而破壞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欣賞,割裂了文章的完整性。每一個提問后,要有一定的停頓時間,以符合學生的思維規律和心理特點,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對問題考慮的全面周到。
“疑為思之始”。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問題是創新的先聲。課堂問題設計的前提是“疑”。從“疑”入手,給學生營造一個適于探究的學習氛圍,通過新材料、新情境、新視角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在寬松的思維時空中思索、辨析,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實現認知的重組和思維的創新。從“疑”人手,還能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釋疑的過程中,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的探究動力。
(一)在關鍵處設點。所謂課文的關鍵處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關節點;二是指學生接受語文知識的難點。教師如果能抓住這些關節點設計出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就能提示中心,并且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所謂難點,其實是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就此提問往往能引起學生思維,產生認知的興趣。
(二)要在具有思維價值的細微處設點。語文教材的選文大多是經典之作,這些優秀作品中的一個標點、一個詞語、人物的一個細小動作,一句似乎無關緊要的話,往往都能體現出作者的匠心,蘊涵著深刻的含義。我們可以在這些容易被學生忽略而對表現主題有密切關系的細枝末節處設問質疑,啟發學生探微發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要在文中看似矛盾之處設點。課文中有許多從表面看存在矛盾的地方,在此處設點,通過提問直接引進矛盾的對立面,其激疑效果非常好,有利于激發學生思維。
(四)在容易引起聯想、想象處設點。教材中有大理想象性文體,課文中有許多省略和空白。讓學生對這些文體、空白、省略進行想象,有利于鍛煉他們的想像力和聯想能力。學生對這樣的提問往生育很感興趣,并且會產生一些聯想,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課堂提問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有效課堂提問教學已成為新課程改革理念下語文課堂的殷切呼喚。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好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形成有自己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提問藝術風格,以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創新源之于“好奇”與“質疑”,課堂上適時適度,而且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的進程,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能使學生感覺到知識的“活水”源源不斷。
參考文獻:
[1]黃駿.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對策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11.
[2]唐權.試論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策略[J].科學中國人,2015,30.
[3]杜威.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實施及對策分析[J].內蒙古教育,2015,32.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