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權
【摘要】素質教育要求教育應以學生為主,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注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情感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關鍵詞】高中數學;情感教育;運用
情感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在數學學科中是必不可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要永遠記住,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對于數學教學的幫助是巨大的。眾所周知,人有七情六欲,學生在心情愉快的時候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習效果更明顯。當學生對于學習尤其是數學教學產生厭惡、抵觸心理時,再去督促學生學習便是十分被動的,效果也可想而知。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我們需要判斷學生的實際情況并根據其狀態做好情感教育工作,這對于推動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能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有助于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習慣,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在教學中展開情感教育工作,對于數學課堂教學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情感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地位以及作用
所謂情感,即是人根據觀察,判斷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和愿望而產生出的一種心理體驗,這種體驗對于人的生活活動具有定向調節和維持的作用。情感教學是數學素質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所有的非智力因素都會最終衍生出情感因素,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
當今社會中,較為完備的教學理念認為,課堂中的數學教學不單只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知識傳遞,也是師生之間交流情感的過程。高中數學教學大綱曾經提出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空間創造能力,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等多方面素質。但是到目前為止,大多數課程的開設以及課程教育過程中的許多非理性、非邏輯的情感因素都會被教師選擇性忽略,這種做法給我國的素質教育帶來了許多不便。
以高中生來講,真正喜歡數學的學生不多,很多數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高考時往往不會選擇與數學有關的專業,更多的學生甚至在學習了數學知識之后全無用處,這種現象令人咂舌。調查顯示,學生對于該學科的興趣決定了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也就是說,學生對于該學科越感興趣,對授課教師好感越強,學生的聽課效果就更好,學習成績提高得就越快。因此,在高中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全面重視和發揮學生的各種情感因素的作用,讓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有機平衡,兩者水乳交融。教師如果能引發學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學生就會主動而輕松地掌握所學知識,從而讓數學教學真正成為讓學生向往的愉快而積極的課程。因此,情感教育在高中數學的課堂上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情感教學思想的主要內容和形式
1、教師自身情感修養
首先,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要發自內心地熱愛數學這一學科。一個本身便對數學沒有興趣的數學教師不會講出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數學課。“教師對教材冷淡的態度會影響學生的情緒,使其所講述的材料好像和學生之間隔著一堵墻。”這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話。一個教師如果缺乏良好的情感修養,那么他就無法對學生進行感染,就會很明顯地影響學生對于自己這門學科的情感,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談不上讓數學課堂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了。如果一個數學教師隨便地展露出自己對于數學的不感興趣,那么學生也不會顯得十分有興趣;相反的,如果教師在學生的面前總是顯露自己對數學的熱愛,那么學生則會不自覺地去模仿,去適應和學習數學知識。
其次,教師應該保持自己最佳的情緒狀態。教師是一節數學課的主導。許多數學課程十分枯燥,這和數學本身的嚴謹性是分不開的,但是過于嚴肅的講課狀態會使課堂氣氛十分壓抑,學生覺得學習索然無味,最終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性完全低下,反應遲鈍,思維緩慢,并且缺乏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只有教師保持熱情飽滿的教學狀態,表達出自己向上的情感,才能去感染學生,讓學生也興奮起來,引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師只有用真情實感去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有效地提高數學課的教學效果。
2、把握教材情感因素,改善教學方法
有效的教學方式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通過實驗操作進行教學情境的創造,便是把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的重要方法。學生大多數喜歡親自動手去做而不是單純的聽講、記憶,這一點在高中生身上尤其明顯。滿足學生自己發現、獨立探索、團體協作的需求,打開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讓學生產生親切感,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引導學生親手實驗,觀察操作過程,使學生對于數學課堂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他們未來的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課堂上,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自己的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做好模范表率,用真切的情感影響學生,科學地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去學習數學,是新時代課改環境下產生的完美教學理念。但是如何更好地讓情感教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發揮作用,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張慧萍.高中數學注重情感教育[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
[2] 張慧玲.高中數學情感教育問題的思考[J]. 中國校外教育,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