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麗琴
摘 要: 作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同時是初中物流課程教學重要目標,高效課堂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每一位從事初中物理學科教學的教師都致力于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文章以初中物理學科為例,就初中物理如何成功打造高效課堂的途徑做相關的探討。
關鍵詞: 初中物理 高效課堂 有效途徑
新課程改革開始之前,受過去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物理課程教學主要模式為“教師主講、學生聽講”,這一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育模式,不僅消耗了教師大量的教學精力,而且收效甚微,更有甚者可能致使學生喪失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當前許多中學物理教師已經擺脫傳統“高耗低效”的教學怪圈,物理課程改革成效顯見。同時,伴隨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初中物理學科構建“高效課堂”的呼聲愈來愈高,不少課程執教者已經實踐并頗有收獲。所謂“高效課堂”,簡而言之就是利用盡可能少的教學消耗,獲得盡可能大的教學收獲。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學現狀中可以看出,“高效課堂”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為此,筆者特從以下三方面入手探討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的具體途徑和策略。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初中物理學科進行課程改革前后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教學過程中是否關注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傳統初中物理課堂模式刻板、方法陳舊,本應靈活教學的物理學科,在傳統“灌輸性”教學模式的主導下,喪失物理學科本身具有的趣味性的特點。新課程改革強調,課程教學應當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充當課堂的“引導者”,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創新及合作等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為此,教師在教學實際操作過程中應當實施“分層教學”,即合理分層,劃分學習小組,為構架物理“高效課堂”打好基礎。通常在一個班級中,不同的學生擁有不同的個性、學習基礎、能力、條件等,要打造“高效課堂”,就要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學習有所獲得,為此劃分學習小組實施分層教學無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在創建學習小組之前,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班級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并通過這些情況合理地進行分層、分組,以便更好地發揮學生之間的競爭、合作及幫扶等作用。如筆者在教學新課時毅然決然地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將關注點放在發揮學生“主體性”方面。在新課開始之前,先是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選取適當的教學方法,組織和引導學生先對新課內容進行預習,即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接著,以自主發言或者小組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和分享“自主預習”的成果,通過學生間的溝通和交流,以激發和碰撞出新的知識“火花”。整個過程,教師充當觀察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最后,針對學生發言和小組討論的內容和結果,教師進行適當歸納、總結和點撥,并引導學生對交流活動和教師點撥活動進行反饋。通過以上三環節,最終使得整個新課教學效果收獲喜人。其實,歸納起來上述就是一個“自主預習——互動展示——歸納反饋”的過程,教師在此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通過積極引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最終實現教師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的雙提升。
二、多角度入手,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是否對物理學科具有濃厚的興趣是決定一節“高效課堂”能否順利實現的另一個必要條件。對此,教師應當多管齊下、多措并舉,結合各種形式,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參與課堂的興趣。行之有效的激趣方式有很多,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新穎、別致的教學設計吸引學生的興趣。筆者在教學“光的折射”一課時,也是通過此方式,提出“筷子入碗看起來發生彎曲”、“叉魚時明明瞄準水中的魚,卻發現叉偏”等生活中常見又頗具趣味性的問題和情境,以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進而變枯燥的內容為生動,使學生愛學、樂學物理。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問答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生活化教學等方式,以吸引學生的目光,達到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三、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此外,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課堂”還需要具備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只有教師尊重學生,學生親近老師,師生間的“教”與“學”才能得到落實。這是中國古代強調的“親其師、信其道”的道理所在。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差異性,給予充分的空間讓學生施展才華,進而實現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目標。
綜上所述,通過有效激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等途徑,打造出一堂高質量、高效率的物理課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唐天敏.淺析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速讀(中旬),2015(7).
[2]石世剛.“學案導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與反思[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