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摘要:自思維導圖傳入我國之后,在教育界產生很大反響,并逐步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在小學階段,單詞是英語基礎教育的一項難關,通過思維導圖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學習規律,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記憶及創造能力。充分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擴大詞匯量,增強單詞記憶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英語;思維導圖;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80-01
前言:近年來,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得到了越來越多老師的青睞。在小學階段,英語單詞的學習通常被認為是枯燥無趣的,傳統教育方式也不甚理想。利用思維導圖來教授單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良好的信心和創新力。
1.思維導圖的含義
思維導圖(Mind Map)由英國兄弟Tony Buzan和Barry Buzan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創建, 它是基于放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工具, 通過使用者自己繪制一幅幅形象的"圖"直觀呈現人類大腦的放射性思維過程,使人類大腦的思維可視化。這打破了傳統學習的線性思維,利用圖像、顏色等加強記憶效果,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和學習策略。換言之,思維導圖是一種新型的、頭腦風暴式的筆記方法。將以往的純文字記憶方式轉變為圖文并茂的方式, 幫助學生使用發散型的思維高效記憶單詞。
2.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應用
在以往的傳統課堂上,教師扮演中心的角色,一切教學任務圍繞教師的計劃展開,學生則處在被動接受知識的一方。這種方式,不利于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缺乏學習熱情的激發,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為了讓學生參與進課堂,成為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運用思維導圖就成為一種新的有效的選擇。利用思維導圖,既能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體現出教師引導者的角色,又可以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思維導圖轉變了教學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與興趣。
2.1英語詞匯教學課前。課前也就是預習部分,在英語詞匯學習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以往的詞匯教學前, 教師會讓學生提前預習下。然而,學生只能通過單一的方式,也就是通過課本后的單詞表進行課前預習。單詞表的編排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散亂無序的單詞如同天上的星斗一般,無一定的組織性,這種枯燥的預習方式會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教師可教授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預習單詞。
首先,可以按照單詞的詞性給新單詞進行分類: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在分類的過程中,就是一次對單詞記憶的加工,同時按照詞性分類使學生在頭腦里形成一張單詞網,在日后的提取分類過程中形成模式。在畫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程度水平,將難點重點的單詞使用特殊顏色的筆來標記,利用顏色來加深記憶,這一步很關鍵,因為大腦對色彩的記憶更為深刻。其次,將新詞發散開來,與學生之前積累的詞進行聯想拓展,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發現自己在預習過程中的種種問題,從而為新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2英語詞匯教學課中。課堂是教學工作的重心環節, 教學成果直接取決于課堂效果。傳統的應試課堂在追求個性發展的時代已無法滿足師生的需求,思維導圖的引入已經成為必然。思維導圖圖文并茂、重點突出,具有便于師生互動交流,利于發散總結思維等特質。無論在導入新知、內容講解、思維拓展,還是在最后的課堂小結中都有助于達成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由于課堂教學體現了師生雙方的互動行為,所以這一部分將綜合闡釋。
2.2.1導入新知識。現階段小學英語課文中出現的單詞一般以實詞為主, 教師可以通過直觀的展現單詞的實體圖片來加強學生對實體與新單詞之間的記憶聯系。比如在教授人體器官的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畫眼耳口鼻,并在黑板上做出范例,標出器官的單詞名稱。學生們通過自己動手將圖文結合起來,更能加深對單詞的理解與記憶。另舉一個例子,在教授水果名稱的課程中, 教師可讓學生們根據顏色對水果進行分類,讓學生自己動手給水果填色。在這過程中,通過顏色對水果進行分類這一步驟,同學們可把兩種毫無關聯的水果通過顏色連接起來,形成聯想,變成具有相同屬性的一類,在腦海中知識形成了網絡狀結構,并且通過色彩記憶更加清晰直觀的呈現在頭腦中,有利于學生的記憶與提取。在畫圖的過程中,是學生思維具象的過程,思維導圖不僅可以讓小學生輕松的學習單詞,更能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教會他們學習的策略,使他們終身受益。
2.2.2內容講解。內容講解是整個英語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應用思維導圖來講解新詞匯, 可在課前圍繞新的知識點制作思維導圖。制作過程:以新鮮詞匯為各級中心詞,然后逐步向外發散,最好能聯系學生已學舊知。但在課堂教學時可采取逆向思維,從思維導圖的邊緣出發,層層深入,最后達到所要講解的新知識點。這樣做不僅可以分解知識點,幫助學生逐個擊破,并且學生可參照教師所給出的新舊詞匯的內在聯系,加深對新詞匯的理解和記憶,完善課前學生自己做出的對比聯系導圖來補充完善。
比如小學生在學習"can"這個單詞時,教師一般直接告訴學生它是一個具有抽象意義的情態動詞,這對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會較為困難,只能死記硬背單詞的解釋,甚至在具體情境中學生也未必真的會應用。這時, 教師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將"can"的讀音、拼寫、解釋以及用法等直觀的呈現出來。首先讓學生讀關于"can"的句子并翻譯,在句子的啟發引導下再讓學生總結"can"的用法與解釋,然后通過已學過的其他詞匯來理解并掌握"can"這個新單詞。這樣就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2.2.3思維拓展。思維導圖認為思維是可以訓練的。思維導圖有利于在幫助學生識記知識的同時,對他們進行思維訓練,協調大腦左右半球的不同機能。有研究表明,學習方式會對大腦的發展與成熟產生深厚的影響,甚至能夠改變大腦的結構,開發大腦的潛在能量。因而,對于當下的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教師不應僅僅將著眼點放在學生的單詞識記上,而應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 注重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學習,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標和終身學習的內在追求。
2.3英語詞匯教學課后。思維導圖的另一個優勢在于, 通過知識網可以使新舊知識得到串聯, 再組織成另一張知識網。學生們可以在學完一單元后,把以前自己制作的單詞思維導圖整合起來,以新代舊,溫故知新,這樣單詞可以記得牢固,也形成了體系。課后復習也一改往日機械讀背的模式,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了。學生還可將所學單詞按照詞性、詞義、用法的不同等進行歸納整理,串聯記憶,提高復習效率,優化學習效果。
3.結語
思維導圖可以把枯燥的語言符號變成彩色的、有意義的、鮮活的并且有高度組織性的圖像,圖像的可視化和易于記憶使得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更能拓展學生課本教學之外的思維能力鍛煉。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思維導圖的幫助和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自己思考并解決問題,培養一定的思維模式。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思維導圖的了解和熟悉,它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將會不斷拓寬。
參考文獻:
[1]林曉珍.淺論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下旬,2014,(3):113-113.
[2]陳巧玲.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16):145.
[3]張雋.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42):108-108.
[4]夏露.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6):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