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國新
摘要: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如何上好數學課,使數學課靈動起來呢?
關鍵詞:數學教學;小學生;學習氛圍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53-01
1.從生活經驗入手,創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有密切聯系的,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師要盡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于接受。也可以讓學生例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疑問心、愛美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運用事先準備好的漂亮的圖片創設情境,講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飛來飛去捉蚊子,忽然飛來了一只美麗的小蝴蝶,繞著小蜻蜓飛來飛去,小蜻蜓生氣了,小蝴蝶卻笑著說它們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帶著小蜻蜓去找它們家族的成員,它們找到了樹葉,小蝴蝶說在圖形王國里它們三個是一家人。同學們,為什么小蝴蝶要這樣說呢?這樣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主動去探究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征。
2.注重環節教學
2.1教學要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數學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要求創設生活情境,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以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積淀,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2教師在課堂上要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可引發思維的問題,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通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學生的創造力、潛力得以開發,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陶冶,個性得以張揚。
2.3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是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數學新課程提倡在課堂上,生與生師與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老師主動走進學生的心靈,一方面要"尊重"、"保護"、"關愛"學生,另一方面又要 "激勵"、"發展"學生。老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
3.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
3.1同桌兩人討論。這種討論一般用于互相練習口算,互相講解,互聽口述,分析解題思路,拼割圖形,練習編題等;互相背誦定義和法則,互相檢查所做練習是否正確,所擺教具是否正確等;商量探討某些解題方法、算理等。
同桌討論屬教育信息的傳遞,其形式屬于平行雙向交流信息。通過討論可以互相印證、互相補充、互相啟發,達到動眼、動口、動手的目的。它的優點是發言機會多,全體參與練習的覆蓋率高,缺點是兩人討論某些問題往往深度不夠,特別是當兩人討論意見有分歧時,很難得到正確結論。
3.2按照座位前后四人一組討論。這種討論形式除少數情況用于用于練習性、檢查性內容外,大多數用于探討和爭論,如對不同類型題進行比較找出異同點,探求或者判斷某些解題方法等。這種討論方式與同桌討論不同,它已經不是平行雙向信息交流,而是一種多層次的交叉交流,因此適宜探討和爭論。多種信息的碰撞,宜于比較和歸納,便于參加討論的人將不同的信息進行歸納,認清分歧的焦點,對本質問題進行比較和篩選。
3.3全班討論。當分組討論時,如果有四分之一以上小組出現意見分歧,在老師的指導下可進行全班討論,小組討論的意見基本一致時可選派代表發言;意見不一致,各抒己見時,教師要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深入討論并得出正確結論。
當教師要揭示或者講清某種規律或者算理時,也可不經過小組討論,直接將問題通過多媒體、卡片、小黑板等媒體形式在大家面前展示,讓大家觀察思考得出結論。當意見有分歧時可以展開爭論,教師也可將學生不同的解法展示出來讓學生判斷正確與否,并篩選出最佳的方法。
4.作業批改,引入評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常,數學作業的批改,人們習慣于用單純的 "√"和"×"來評價學習思維、學習成績,這影響了師生之間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因此,我將評語引入數學作業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的學生經常由于粗心而出錯,我總是首先肯定其長處,增強自信,再提出殷勵希望,改正缺點,如:"搬開你前進的絆腳石——粗心,奮勇前進!""老師看你的字真是一種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確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老師相信你能把字寫工整,加油吧!"這種帶感情色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使學生逐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總之,要多與學生們溝通,傾聽學生的內心呼喚;要看到學生們的閃光點,只要學生們努力學習,他就是最棒的。創新的教學理念,不同的授課方式,一定會帶來不同的教育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