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丁郡
摘要:小學科學課程的定位是科學啟蒙, 觀察則是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多角度、多層次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觀察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讓小學生在科學中體會到大自然的博大深厚之美。
關鍵詞:小學科學;科學素養;觀察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92-01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是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古今中外, 大量科學家成功的實例證明, 觀察是外界信息輸入的窗口, 是科學探索的開始。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 他們瞪大了眼睛, 但他們對外界的觀察往往是"不求甚解""走馬觀花"。要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就必須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入手。
1.培養觀察興趣
小學生對周圍一切都感到好奇, 急于了解外界, 卻無所適從。他們認為科學高深莫測, 故敬而遠之。因此, 應首先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科學, 明白科學始于觀察, 從而培養學生科學觀
察的興趣。
1.1讓學生了解科學。杜威說:"科學不僅需要一堆知識, 同時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回想剛學折紙飛機紙船時, 目不轉睛地觀察制作過程, 然后動腦動手一遍一遍地拆折, 最后終于成功, 這就是科學。回憶類似科學研究的經歷, 消除了學生對科學的神秘感, 拉近了學生與科學之間的心理距離, 從而使他們感受到科學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1.2講科學故事。引導學生搜集大量有關科學家的故事, 如課本上琴納從奶牛工身上找到預防天花的秘訣, 牛頓從人人熟視無睹的蘋果落地現象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傅科由簡單的單擺現象得出了地球自轉等。總結科學家成功的規律:重大科學發現發明都歸功于科學家細致的觀察。通過這種方式激起學生觀察的興趣, 也就有了培養科學素養的基石和動力。
2.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觀察
孩子對所有事物都充滿好奇, 纏著大人問這問那, 不斷地提出問題, 想弄懂所有的事情, 想要了解事物的存在方式及其發展變化, 于是把面前的事物走馬觀花式地環顧一遍。但是看到了并不意味著觀察到什么, 此時老師就要發揮引導的作用。在課本"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尋找校園里的小動物" , 要求學生認識動物的多樣性和動物的特征。校園里的動物很多, 老師可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蝸牛和螞蟻, 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讓學生進行觀察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 然后對這些結果分析并討論, 總結出動物的共同特征。經過多次針對性地觀察, 學生初步掌握了觀察的方法, 總結觀察經驗并獲得成功的愉悅。
3.循序漸進、多角度全面觀察
有了針對性單一觀察的基礎, 可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多角度、全方位對事物進行觀察, 把看上去并不關聯的孤立事物放在整體中去感知。如學習課本"觀察水"一課, 學生對水很熟悉, 但對水的基本性質認識不夠深刻,更難形成準確的概念。老師用四個同樣的量杯, 分別裝上等量的奶、白醋、糖水、冷開水, 要求學生觀察哪杯是水。辨顏色確認奶, 聞氣味挑出白醋, 嘗一嘗、摸一摸區別開糖水和冷開水, 最后得出"水是無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的液體"的結論。通過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覺器官, 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同一事物, 結論就更準確、更全面。
4.鍥而不舍、持久觀察
任何科學結論都不是"蜻蜓點水"一時之興的結果。李時珍近30年遍嘗百草, 貼近蟲獸, 留下了《本草綱目》;竺可楨24年不間斷的物候記錄, 發現了太陽黑子活動周期與植物花開花落等物侯之間的關系;達爾文幾十年含辛茹苦的觀察試驗, 著就《物種起源》。這些都告訴學生科學研究必須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教學《生命離不開水》時, "小草每天喝水"實驗過程簡單, 易操作, 可獨立進行。筆者要求每個學生都做此實驗, 堅持天天觀察記錄, 連續十幾天, 最終獲取第一手資料,再對實驗結果進行交流、討論。對實驗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鼓勵, 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快感, 從而大大提高學生持久觀察的恒心和耐力, 培養其一絲不茍和持之以恒的科學素養。
5.敏銳細致、隨時隨地觀察
數學家華羅庚說過, 科學的靈感絕不是可以等來的??v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 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 差不多都是從善于觀察細小的、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中見微知著。漩渦與地球自轉有關的結論源于放洗澡水, 如今測量人做夢的次數與夢的長短依舊靠觀察睡覺人眼珠轉動的次數和時間, 此始于一敏銳的醫生偶然發現兒子睡覺時眼珠轉動現象。
新課程改革, 使得科學教學走上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大教材觀和大教學觀"提倡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這為課堂教學貼近自然、貼近經驗、貼近生活提供了絕好的契機。教師應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走出教室, 走出校園, 課內外結合, 傳授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和經驗, 為他們拓展空間, 提供機會,以培養學生敏銳細致、隨時隨地、見微知著的觀察精神和能力?;鹧劢鹁Φ臒捑头且蝗罩?, 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需要日積月累。事實證明, 只要抓住小學生的特點, 利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就一定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讓學生在科學的太空中遨游,去了解自然探索宇宙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