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
摘 要:音樂在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甚至于我們要從小就開始學習音樂來提高個人素養,陶冶情操。而小學正是一個人學習音樂的好時期,學習音樂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審美能力的提高。合唱更是有利于學生集體意識的培養,對于當代小學生來說是一項有意義的課程。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過程中卻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一些措施來加強合唱教學。
關鍵詞:小學生;音樂教學;興趣
小學音樂教育是小學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小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而音樂教育由于可以陶冶情操并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所以對小學生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合唱又是小學音樂教育中應該重視的一部分,因為這不僅僅需要學生有良好的個人音樂素養,更重要的是對團隊協作能力的要求。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中,合唱卻被教成了齊唱,并沒有聲部的區分。這是由于教師對合唱教學并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導致合唱課程無法順利進行,只能進行最簡單的演唱。
針對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音樂教師應該重視合唱教學,讓學生在音樂合唱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音樂素養以及團體意識。合唱作為一種重要的音樂形式,應該被正確對待,雖然合唱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逐漸地培養有利于學生音樂能力的提高。因此,音樂教師應該采取一些措施,加強對小學音樂班級的合唱教學。下面筆者就來談一下如何有效加強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
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一直都是指導者的角色,這樣難免會帶入老師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高效學習方式,因此老師就應該轉變自己的角色,由一個指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合作交流者,使傳統的師生關系轉變為新型的朋友關系,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師生的交流,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知識。例如,在進行合唱的時候,不要單單讓老師指出學生的不當之處,有時也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既可以指出一些學生的不足之處,也可以讓學生互相鼓勵,這樣的話就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學習過程中,而不是讓老師演“獨角戲”,使學生喪失自主的學習心理。老師也可以聽取學生的一些建議,滿足他們的一些愿望,例如可以進行一些音樂小游戲來增加課堂的樂趣。
二、趣味教學,培養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再加上小學生正處于好玩的年紀,他們對任何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所以興趣的培養對于小學生學習合唱也有益處。老師可以通過做游戲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青蛙合唱》的時候,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學習打節拍,然后讓學生學唱音階。學生將音階從低到高然后從高到低學會之后,就將音階改成歌詞“呱呱呱呱呱呱”來唱,并引導學生用清脆的聲音唱小青蛙的部分,用低沉的聲音唱老青蛙的部分。當然,在演唱的時候,老師也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學生可以跟著音樂,一組在聽到小青蛙的歌聲的時候做向上的動作,另一組聽到大青蛙的聲音做向下的動作,增加合唱的樂趣。
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欣賞獨唱與合唱同一首歌曲,可以體會合唱強烈的感染力,這是獨唱所不能表現出來的。《黃水謠》是《黃河大合唱》的第四樂章,是一首可以獨立存在的混聲合唱或女中音獨唱歌曲。但是,以合唱的形式更能體現出一開始黃河兩岸人民安居樂業的情形到后來敵占區人民的水深火熱,體現敵占區人民凄涼的哀怨及刻骨銘心的控訴。老師還可以讓學生欣賞一些中外優秀的合唱曲目,讓他們體會各聲部的音樂旋律,體會音樂的美,從而增加對音樂的興趣。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就會用自己的內心去感覺音樂的美,從而認真演唱華美的樂章。
三、唱演歌曲,積極創新
在學習了唱歌之后,老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修改歌詞、為歌曲配故事或者根據音樂編舞等方式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在學習過程中就應該打破固有的傳統模式,才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與追求。例如,在學習了《動物說話》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舉例一些歌曲之外的自己會模仿的動物聲音,來修改歌詞并且進行表演。當然,也可以讓學生在進行合唱的時候模仿音樂中出現的動物的動作,合作完成一個完美的樂章,甚至于可以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將歌曲改編成一個舞臺劇。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鼓勵學生進行創新,體現自主、開放、創新的教學理念,對于當代的學科教學有著重要且深刻的意義。
總之,在音樂合唱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打破傳統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的束縛,充分發揮學生的長處,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合唱這門豐富多彩的藝術,需要不斷學習、探索和創新,才能更大地發揮它的作用。只有老師與學生不斷加強交流與溝通,才能更好地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周意靜.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策略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5):73.
[2]邵有云.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學周刊,2015(36):216.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