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麗
摘 要:新課標的提出給教育帶來很大挑戰,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很大程度上不再適應新的教學理念,教師不僅要從過去的教學中找出問題并且要尋求出對應的方法,有針對性,目的性,切合實際的解決學生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小學教育是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不同于初中或高中教育,他需要教師切合實際,需要具備生動的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可以給學生營造更加活躍,更溫馨的學習氛圍,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這種全新的教學無疑給過去具有多年教學經驗但方式不合理的教師帶來巨大挑戰,他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所以探討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尋找出應對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教育;問題;方法
教育是具有導向性,激勵和評價作用,教育的實質是讓人們對自己的人生有追求有理想。語文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其他任何學科的教育都需要語文這個橋梁。幾乎所有教學的評價都通過語文的文字來實現。語文教育的新概念是讓學生獲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教師對新改革后的教學理念是否可以正確應對是需要認真專研和探討的。找出針對性的方法對提高學生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育意義和目的
小學是整個人生學習的第一階段,他是從無到有,從0到1 的過程,需要教師灌輸全新的概念和詳細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需要將課本上的問題具體化、實際化、形象化。由新的教育方針可知,新的教學需要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往自己的興趣方向發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接受模式也不一樣,需要教師掌握好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讓課堂變得活躍,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將大大提高。
二、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美學教育的缺乏
教學需要讓學生從德智體美勞中全面發展,他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更注重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在教育中,特別是小學語文教育,品德教育是應當貫穿整個教學體系的,任何話題,任何方面都應當提到美學。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更注重的是學業教育,嘉獎教育,缺乏美學教育,這無形中偏離了教學宗旨,很大程度的讓學生減少了對美學的感知,相應的,在道德的意識上也存在欠缺。
2.學生主體地位的缺失
教學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客體起指導作用。學生為主體注重以學生自主學習學習為關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讓學生以自己為學習中心尋求自己的學習方法達到良好的學習模式。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是主體,學生學習是客體,追趕式的教學抑制了學生的興趣發展、自由發展。
3.陳舊的填鴨式教學
小學生在接受新知識中,還未形成自己的學習模式和學習方法,因此很大程度是跟隨教師的步驟學習,所以教師容易運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缺少自己學習的能力,也無法達到個性發展的效果。新的教學需要教師摒棄過去陳舊的教學方式,尋求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渴望學習。
三、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的應對方法
1.培養優良品德和審美情趣
學生的優良品質和審美情趣的發展和形成在將來的待人待事中起重要作用,教師需要借助身邊的大事小事,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培養學生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具有勤奮學習、熱愛勞動、關心集體、熱于助人等優良品德和文明習慣.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法紀觀念,做到懂法、守法、護法,并能夠自覺的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正當權益。道德的培養和審美情趣的培養不但可以在美術舞蹈方面體現,在詩歌、小說、故事里,在文章篇幅里,在字里行間,在附帶的圖畫里都可以體現。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好語文教材里的內容,深入挖掘提煉出具有美學教育的內容,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或者讓學生自己參與當中,去感受去體驗,在學習的過程中升華,讓學生感受生活感受自然、熱愛生活、熱愛自然。
2.增強學生與老師的互動
教學活動是教師的和學生的學組成的雙邊關系,如何處理好教師和小學生的關系是教學的難點.傳統教學把師生關系看成是單向的傳和受,容易造成單向的傳,屏蔽式的接受,不利于教學.新的教學方式一個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良好師生關系,教師應處于組織者的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參與、展現自我.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穿插不一樣的內容和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善于運用嘉獎的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多表揚少批判,多指導少替代,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自己在班集體中的作用,獲得學生和老師的認可,這對學生今后發展是具有深厚影響的。
3.做好課前備課
教師的教學應該結合生活實際,配合學生的步伐,對個別差異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這是需要教師以一視同仁的角度來看待學生.教學是否正確,是否符合學生,是否能得到良好效果,需要教師在授課前下好功夫.備課不僅僅是課本上要授的課進行解釋,更需注重學生的需求,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基礎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備課需要有系統性有針對性,制定的教學進度計劃包括學期教學計劃、課題計劃、課時計劃.充分利用好上課時45分鐘,達到最高最好的教學效果.備好課才能上好課,上好了課學生才能有效率的完成課后練習和系統的回顧以前的知識。
4.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都具有獨特魅力和獨特的人格,過去教學把學生看成一個整體,沒有注重學生本身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因材施教,配合學生的需要,提供建議和方法,讓學生積極的往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發展.一個班集體不僅需要學習上的有的優等生,也需要品德,體育上的優等生,不僅需要會算數的天才,更需要會彈鋼琴的音樂家.注重每個學生的個性是新教學的根本和重點。
四、結語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教育已經不再是過去簡單識字認字,而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生的啟蒙階段,語文教學是主要的、重要的、有深遠影響力的,對學生的思想、態度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小學語文的教師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對于過去陳舊的不好的偏離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應及時改正,選取良好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才能真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崔卓.淺析當前小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
[2]朱青.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上海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