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橋華
摘 要: 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以多媒體教學為手段,通過視、聽、說建立三位一體化教學新模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逐步深入地感受語言環境。本文從教學的理論基礎、三位三體教學模式、教學等方面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 大學英語 三位一體 視聽說教學
英語作為一門工具,在實踐與生活中應靈活使用這門工具,具備運用英語的能力。但多年來英語一直作為一種考試的工具,許多考試中英語高分者卻不能聽不能說,致使英語教學成為一種失敗。
教育部于2004年頒布新的課程要求,它規定各高校要“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研究口頭和局面的信息交流”,并且規定“利用先進技術來提高聽說能力,比如多媒體和網絡教學的應用研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與條件”[1]。
隨著四六級考試進行聽力考試、口語考試,這種英語視聽說三位一體化教學模式已成為一種必然。但該立體化教學模式如何構建呢?筆者在實踐教學中有一些心得和體會。
一、視聽說教學的理論基礎
任何教學模式都建立在特定的教育理論基礎上,英語視聽說三位一體的立體化教學模式亦不例外。
(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對于教學的思想內容有一條最重要啟示: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體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學生被看成是形成有關現實的“思想家”,學習是學習者控制的過程[2]。
(二)輸入與輸出假設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闡述只有輸入才能輸出,輸入是輸出的前提與必要條件[3]。Krashen認為,稍高于學習者現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輸入(即Iplus1)是語言習得產生的基礎。理想的輸入就具備可理解性、趣味與關聯性、非語法程序安、足夠的輸入量四個特征。因此,課堂輸入應為學生所接受的,趣味與關聯性必須依靠假設情境,并且輸入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少,應略高于學習者當前的水平[4]。
二、大學英語視聽說三位一體教學模式
(一)教學內容
視聽說教材的編排原則是:由淺入深,內容趣味性強,貼近生活,同時盡量選擇與教材相匹配的視頻資料。在英語教學內容上可以包含歌曲、英語詩歌、英語散文、英語動畫故事、英語新聞等。教材內容的多樣化促使學生用英語進行討論故事的結局,詩歌的情感及含義。并且在教學中選用電影的一些精彩片斷、新聞的一些重要內容用于課堂教學,使大學英語視聽說課不局限于一種素材或一本書,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編制符合學生水平的視聽說教材。
(二)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英語文化背景入手,介紹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文化背景,讓學生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的情況下再來學習語言,這樣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該國語言。先讓學生聽視頻,回答簡單的問題,再讓學生看視頻,回答復雜的問題,最后讓學生討論視頻內容的結局或原因或感想等,應用這些步驟逐步引導學生構建自己的語言體系和知識體系,這樣三位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逐而形成。
(三)教學方式
大學英語視聽說課教學方式豐富多樣,采用協作、辯論、結局探討、問題解決等方式促進學生催化語言,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比如在學習三個和尚的故事后,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最后的結局,這樣可以引來許多不同且新穎的答案。在課堂中還可以采用協作方式使同學們面對任務互幫互助,從而使學生積極地完成任務。
三、結語
大學英語視聽說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對老師的自身知識面與業務水平要求很高,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編排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三位一體化的教學,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2.
[2]楊維東,賈楠.理論導刊[J].2011.5
[3]RodIllis.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楊連瑞,張德祿.二語研究與中國外語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