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荔
【摘 要】中職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培養中職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就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有效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 傳統文化 實踐 專業 職業
漢語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培養中職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今中職生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再加上傳統文化閱讀中的障礙,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知識了解甚少,對文學、歷史、哲學、美術、音樂等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興趣不高。傳統文化的精神與智慧在逐漸流失,這種狀況不得不令人擔憂。
在語文課堂上傳揚傳統文化是培養學生文化素養最有效的途徑。當然,在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時要講究一定的方法與藝術。
一、正確把握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感受更加具體、生動的傳統文化教育。中職語文教材里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編者經過周全考慮篩選出來的經典作品,濃縮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蘊含著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積淀著人間真摯的情感,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優秀素材,關鍵是教師如何將其貫穿、滲透到課堂中。
二、培養學生的真摯情感,提高傳統文化教學的效果
語文教師要善于采用適宜學生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使學生易于也樂于接受道德教育。比如對古典名篇的學習,教師可以結合課文的時代背景進行教學,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秀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教育。如講授《采薇》一文時,筆者詳細介紹了古代將士守衛邊疆的苦況,這樣就更好地表現了將士在思鄉中不忘守衛家園的感情,從而使學生充分理解熱愛祖國、保家衛國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總之,激發學生心底的真摯情感,才會使學生逐漸脫離低級趣味,產生美好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覺追求真、善、美,樹立遠大的目標并為之而奮斗。
三、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一)緊密結合學生專業
航空服務、鐵路運輸管理、客戶信息服務、酒店管理與旅游服務等專業作為我校近年來的新興專業,市場需求量大且就業率高。這些專業都開設兩個學期的語文課。如何充分利用課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語文課堂責無旁貸,而且大有可為。例如,在學習《詩經二首》《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等篇目時,要讓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詩詞、時代發展脈絡有基本的認識,增加學生的知識內涵。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就有學生提出詞中的場景其實就是一幅鄉村旅游開發圖。教學中附有景點開發大討論、旅游產品設計等環節,把詩詞的學習融于這些環節,讓學生在閱讀中升華自我,促其專業成長。
(二)緊密結合學生職業的發展
在詩詞的閱讀教學中,在教學參考書里我們會經常看到“學習作者……精神”之類的語言。對于具體的文學作品,只有結合時代,結合生活,結合學生未來職業發展來理解作者的心境,才可以讓閱讀變得更有實效性。例如,學習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只對其“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大講特講、大贊特贊,或許未必會有多少現實指導意義,而以“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為學習突破口,讓學生去探究陶淵明的“職業環境”,如此是不是讓學生對未來職業發展有更多的思考呢?尤其是服務類專業的學生,人際交往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職業素質。當然,我們不是要給出一個人際交往的量化標準,只是讓學生在這樣的閱讀中能有自己的思考,提高未來職業發展的應對能力。
(三)在實踐活動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教學中創造情景,讓學生在情景活動中受到教育。目前中職語文教材精選了歷代文學作品中的優秀篇目,向學生展現了一個豐富的人物長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組織中華經典誦讀比賽、古典詩歌讀寫比賽、課本劇表演、征文比賽、演講比賽和手抄報比賽等實踐活動。學生通過親自參與實踐活動,充分感受和把握傳統文化的內涵,在提高口語交際、演講、表演和寫作組織能力的同時,又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應立足于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充分發揮學科優勢,挖掘教材中傳統文化的內涵,把傳統文化教育貫穿于語文教學中,將更多的學生培養成品學兼優,具有健康人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Z].2007.
[2]倪文錦.語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梁桂香.中職語文教學改革試探[J].新一代,2010(12).
[4]周文毅.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與對策初探[J].都市家教,2011(03).
[5]楊翾.中職語文教學定位思考與實踐[J].課程教學研究,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