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教學改革理念、專業培養目標、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法、教學質量等方面探索新形勢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改革措施及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實踐;探索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快速,各行各業發展迅速,對我國公共衛生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公共衛生人才的培養對我國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我們就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系列改革,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文擬探究新形勢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
一、教學改革理念
教學改革理念決定著改革的成敗。我校在預防醫學教學改革中,以培養高素質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為主體,緊扣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知識構建和能力培養兩個環節,實現理論教學與現場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創新教育相結合、單項實訓與綜合演習相結合,依托公共衛生優勢學科群,構建應急型公共衛生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依托國家級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依托廣東省公共衛生安全研究重點實驗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依托廣東省反恐技術研究中心,培養學生的應急能力;為社會培養寬知識、強能力、善應急的高素質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在該理念的引導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兩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二、確立新的專業培養目標
預防醫學是醫學的一門一級學科,其與臨床醫學的最大區別是研究對象。臨床醫學是個體醫學,主要研究個體的疾病診斷、治療等;而預防醫學是群體醫學,研究對象既包括個體也包括群體,既有已發病的病人,也包括健康者、亞健康者和無癥狀患者。這使得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學的研究領域更加廣泛,對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為省屬普通本科院校,人才的培養方向主要面向基層,預防醫學專業的畢業生除考研升學外,很多會進入基層單位,如二級醫院、市、縣、區級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健康教育中心、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等。這些單位對畢業生的科研能力要求不高,但需要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因此,我校對預防醫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進行了調整。從單純的衛生防疫技術人員培養轉變為疾病控制、預防保健、衛生監督、健康教育和衛生管理并舉的復合型綜合人才培養。控制理論課學時,增加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現場處理能力,以適應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復合型預防醫學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師資隊伍建設,近年來,我校公共衛生學院以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核心,以培養骨干教師為重點,以課程為中心組成教學梯隊,建立了一支精干高效,業務優良,治學嚴謹,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實現教學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在課程組內進一步加強并完善傳幫帶制度,明確責任,嚴格考核。此外,學校還通過多種優惠政策鼓勵青年教師提高學歷,注重核心教師的再培訓,多管齊下,提高預防醫學專業教師的業務水平。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引入以問題為中心的PBL教學法,打破了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既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和理解;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和校園網視頻教學資源,開拓學生的視野;優化和規范教學管理,通過建立專家督導、同行測評、集體備課、教學觀摩比賽、新教師試講、學生反饋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全面的教學質量評價和管理體系,保證了教學質量。
四、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改革措施
1.教學模式改革 “四模塊”教學模式中,基本技能培養模塊著重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的培養;綜合能力培養模塊則主要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綜合性實驗和學生自主設計并全過程處理分析的綜合性實驗或課題;拓展與創新能力培養模塊主要是利用教師科研課題及社會服務項目,結合學生興趣及科研目標為導向開展的拓展創新性實驗;應急能力培養模塊是通過典型案例介紹及討論、現場兼職教師親身體會的講授及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等,加強學生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的應對培養。
2.教學內容改革 調整理論與實驗教學比例,減少理論學時,增加實驗學時;減少驗證性實驗項目,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項目;通過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相結合,逐漸增加探索性和拓展創新性實驗項目;為提高學生實踐和應急能力,加強與校外公共衛生機構合作及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強化各種實例培訓基礎上,力求增多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應急事件處理的機會。
3.教學方法改革 重點推進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性學習、實踐性學習和創新性學習,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以典型案例導入為主線,通過案例分析及新知識拓展,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與知識點的理解,啟發學生思維;以課題為主線,以問題為中心,積極推進啟發式、討論式教學;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及切入點,將科研項目成果和社會服務經驗編入教材中并運用于理論和實驗教學;通過開放性實驗、畢業科研專題實習、實習基地現場實習、參加社會實踐工作等,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嘗試雙語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專業英語水平。
4.教學效果評價改革 教學效果評價與考核是檢查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重要措施,也是督促學生系統鞏固和運用已學知識的重要手段。我們對教學全過程中教與學的教學效果綜合評價進行了探索,即對教師采取領導評教、同行評教、學生評教以及督導組評教等,對學生則進行態度、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結合的綜合考核評價。
五、存在的問題
在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時,尚存在較多現實問題,如:
1.綜合設計性或拓展創新性實驗需教師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引導,因學生多,師資有限,其質量如何可持續保障問題;
2.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與溝通能力還較弱,社會實踐尤其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參與或鍛煉機會還較少,如何更有效率地提高其實際工作能力和應急事件處理能力,滿足社會及用人單位要求問題;
3.學生投入課外實踐或參加科研工作的時間有限和積極性不高,如何合理協調時間以及使學生保持對課外實踐或科研的興趣和積極性問題;
4.學生開放性實驗多為業余時間進行,指導教師和管理教師也需利用業余時間指導,如何將其與教師的業績掛鉤,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問題;以上均是我們當前正在努力探索和完善的問題。
結束語
近年來,我國在新的形勢下,對公共衛生人才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公共衛生人才的發展對我國的醫療發展具有重要的意思,也是提高國民健康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應該更加注重公共衛生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萬成松,李華,王冬,鄭莉,鄒飛.高素質應急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01:16-17.
[2]劉純,毛宗福,肖模銀,陳年芳.國際化視野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3,03:429-432.
[3]杜鵑,王長文,宋春梅.新形勢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外資,2013,22:237.
[4]張愛華,何江,洪峰,王榮,李軍,姚茂琳.實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及實踐探索[J].現代預防醫學,2011,03:496-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