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江芝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落實,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逐漸被淘汰,教師應當積極的創新教學模式。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其思想活躍,機械式的數學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其產生厭煩感,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對于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基于以上,本文簡要研究了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關鍵詞:合作學習模式;初中數學教學;實踐運用
前言:合作學習模式已經廣泛的應用到當今的教學中,并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但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說,許多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過于形式化,難以發揮合作學習模式的重要作用。這就要求積極了解合作學習模式的內涵,在實踐運用的過程中要符合學生的特點,保證合作學習模式的合理性。基于以上,本文簡要探究了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一、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合作學習的本質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教師積極發揮學習的引導作用,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增減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以此來營造熱烈的課堂氛圍,提升教學效率,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合作學習模式以學生之間的合作為基礎,以教師的引導為基礎,其對于初中數學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合作學習模式強調參與性、合作性和互動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是一個共同進步的整體,這就有效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對于初中來說,許多初中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其合作的意識相對薄弱,合作不僅是初中數學學習中應當具備的精神和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和日后發展中對學生也至關重要,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讓學生放下介懷,彼此合作,共同進步,有效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1]。
(二)因材施教,提升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其主要任務是將知識轉移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過于單調,不適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感,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同時灌輸式教學不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注重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同時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會自主探究問題,打破灌輸式教學的思維限制,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能夠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
二、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運用策略
(一)培養學生互動學習的習慣
合作學習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習,因此教師應當積極的培養學生互動學習的習慣。在實踐運用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性別、性格等信息進行合理的把握,以此為基礎進行科學的分組,保證分組的均勻性,讓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能夠在一起交流合作。由于學習能力、思維想法都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分歧,此時教師應當積極引導,不要打消學生互動交流的積極性。
以初中圓的知識這一知識點講解為例,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性格進行科學的分組,之后讓學生獨立的用圓規畫出圓,在畫圓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對圓心、半徑等圓中的基礎要素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這是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大家都畫出了圓,那么圓的周長又怎么計算呢?又與圓的哪些要素有關系呢?”之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勇于發言,培養學生互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教師積極發揮引導作用
合作學習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而教師作為整個學習的引導者,其對于學生合作交流學習的引導作用至關重要[2]。
在合作學習模式的實踐運用中,教師應當合理的提出學習任務,明確正確的學習方式,規定合適的學習時間,指明學生的學習方向,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初中學生的思想開放,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有著自己的想法和思路,這就要求教師通過具體的要求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教師要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觀察每個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避免學生偏離學習方向,對于有特殊想法的學生,教師應當積極糾正,讓學生課下進行探索和探究,不要耽誤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合作學習模式實踐運用的有效性。
(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在合作學習模式的實踐運用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保證學習的熱情,能夠積極主動的與其他同學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合作學習模式的效果。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創設具體的學習情境,將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的去聯想,保證其有著較高的積極性,之后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
例如在立體圖形教學中,許多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立體圖形,其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因此很難在腦海中形成立體圖形,此時教師可以將立體圖形知識點與生活相聯系,讓學生找找看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立體圖形,教師可以例舉生活中足球、冰箱、衣柜等例子,來引導學生思維,同時可以拿出魔方、積木等具體的立體實物,讓學生感受到立體圖形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保證以學生為主體
新課改強調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說也是如此,在合作學習模式實踐運用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以此來提升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4]。
例如“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這一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堂移動到電腦教室中,讓學生打開電腦中的計算器,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或投影儀等講解計算器中各個按鍵的作用和功能,學生額可以在各自的電腦中進行同步操作,這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計算器的作用。
結論: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其雖然起步較晚,但在我國素質教育的推廣中不斷發展的和進步,在教學中的應用日漸廣泛。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說,合作學習模式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同時符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其對于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等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培養互動學習習慣、發揮教師引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積極性等四個方面探討了合作學習模式的實踐運用策略,旨在充分發揮合作學習模式對于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其權.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06:85.
[2]曹培軍.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對策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8:89.
[3]潘良杉.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化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52:195-196.
[4]倪淑萍.淺談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