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目前服裝營銷專業畢業生實踐能力與服裝企業要求相去甚遠的問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建立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模式。雙方通過定培養基地、定管理部門、定協調機制、定培養經費來源、定培養場所、定招生和培養計劃等措施,完善支撐條件建設;通過全程參與學生的培養、訂單培養模式、校內副導師制度等措施,完善全程參與機制。通過學校和企業的合作,達到學生、學校和企業三贏的局面,為服裝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范例。
【關鍵詞】服裝營銷;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模式
一、引言
目前,服裝營銷專業畢業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基本能滿足服裝企業的要求,但是其實踐能力能與服裝企業的要求卻相去甚遠。服裝營銷專業畢業生進入企業以后往往需要二次培訓才能達到企業實際需求。但是利潤最大化是服裝企業的目標,企業為了盈利的目的,不愿意對應屆畢業生進行培訓,它們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經驗的服裝營銷人員。因此,沒有實踐經驗的應屆畢業生就業就面臨很大的壓力。要改變這樣的局面,服裝營銷的專業培養目標就要與社會需求緊密相關。因此,需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適應社會對服裝營銷人才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對服裝營銷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調整,要培養具有管理、經濟、法律、市場營銷等方面知識和能力,適應國內外服裝營銷業務變化需要,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服裝品牌策劃、運營與管理、市場拓展、服裝設計及時尚情報的高級應用型創新人才。為了達成這一培養目標,學生應該具備以下能力:具有掌握服裝營銷的理論、基本技能,具有獨立從事市場策劃和推廣的能力,了解掌握服裝產品的發展過程,具備各階段品質控制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與設計、科技開發和組織管理的實際工作能力。為了使畢業生具備上述能力,建立完善的服裝營銷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模式尤為關鍵。因此,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建立產學合作基地,聯合培養服裝營銷專業學生,為社會輸送合格的服裝營銷人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服裝營銷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支撐條件建設
為了更好的聯合培養服裝營銷專業人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和上海紡織控股集團重點做好以下支撐條件建設:
(一)定培養基地
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公司是一家以科技為先導,以品牌營銷和進出口貿易為支撐,以實業為依托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緊緊抓住“培育、整合、提升”六個字,確立并形成了“品牌紡織品生產及貿易”核心業務。公司擁有一批著名服裝服飾、家用紡織品品牌,在建立現代紡織服裝服務業上,公司充分挖掘上海紡織服裝悠久的歷史及深厚的文化積淀,匯聚時尚紡織,實施時尚產業發展戰略。公司與知名設計公司、媒體集團、國際時尚產業運作公司以及專業院校、政府部門等戰略合作,通過積極承辦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上海時裝周,打造系列“時尚創意園”,進一步推進上海紡織時尚創意產業的發展,形成了設計師作品發布、模特兒評選、流行趨勢發布、展覽展示、媒體宣傳、時尚園區等多個平臺。
由于上海紡織集團把品牌紡織品生產及貿易作為核心業務之一,所以,服裝營銷專業與其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雙方能夠達到共贏。因此把上海紡織控股集團作為學校本科生聯合培養的基地
(二)定管理部門
為了更好的開展本科生聯合培養活動,服裝營銷專業成成立了以服裝營銷學科帶頭人為中心的服裝營銷專業管理機構,同時上海紡織控股集團成立了以副總經理中心的企業管理機構,服裝營銷專業委派專門的老師作為雙方溝通交流的紐帶。這樣本科生的聯合培養的管理部門確立下來,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服裝營銷專業和上海紡織控股集團聯合培養人才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定協調機制
為了更好地落實服裝營銷聯合培養的工作,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服裝營銷專業負責人牽頭成立了聯合培養工作小組,小組成員包括服裝營銷專業負責人和相關教師。上海紡織控股集團也成立了以副總經理為中心的工作小組,小組成員包括三槍、海螺等品牌經理。
(四)定培養經費來源
經雙方協商,雙方培養經費按照如下方式劃分:前三年服裝營銷專業的學生主要在學校完成專業課程學習,培養經費由服裝營銷專業承擔;第四年部分服裝營銷專業學生畢業論文和實習在上海紡織控股集團進行,公司給服裝營銷專業學生一定的交通費和餐費補貼,畢業論文的如果根據公司業務需要進行設計,公司提供一定的畢業論文費用,如果需要在公司住宿,公司協助解決。為了提高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導師的積極性,學校服裝營銷專業為公司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提供課時費補貼,規定校外導師享受校內導師同等待遇,足額發放導師津貼。
(五)定培養場所
前三年,學校服裝營銷專業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和實驗場所。第四年,為了給聯合培養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上海紡織控股集團給學生專門配備了工作室,滿足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和實習的需要。為了給聯合培養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上公司承諾其下屬公司和研究所的實驗室全部對學生免費開放,學生可以根據需要申請。
(六)定招生和培養計劃
為了更好地開展服裝營銷聯合人才培養,服裝營銷專業在時根據上海紡織控股集團需要確定聯合培養的學生占整個招生人數的1/10,以后根據招生人數、公司需求以及社會的需求進行相應的調整。在服裝營銷專業培養計劃制定時,要求上海紡織控股集團的人員參與,把企業的需求納入培養計劃中,按照企業的需求專門開設一些課程,為企業服裝營銷人才的培養做出貢獻。
三、服裝營銷校企聯合培養人才全程參與機制
為了保障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順利實施,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和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建立全程培養機制:
(一)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全程參與服裝營銷專業學生的培養
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全程參與服裝營銷專業招生、培養計劃的制定、課程體系的梳理、教學活動的開展、畢業論文的寫作、實習的全過程。確定服裝營銷專業的招生人數和企業學生的數量,根據企業需求完善服裝營銷專業培養計劃,按照企業的要求在課程體系中增加企業課程內容,部分學生畢業論文選題與企業實際結合,部分學生到企業實習、爭取留在企業工作。
(二)訂單培養模式的建立
由“批量培養模式”逐步過渡到“訂單培養模式”。根據聯合培養單位對人才的需求,讓上海紡織控股集團人員參與培養計劃的制定和修改,參與本科生教材的編寫(特別是前沿課程教學),畢業設計論文方向的選擇,最后就業指導和協助落實工作崗位。切實做到培養本科生的能力貼近社會,貼近企業。
(三)校內副導師制度的建立
考慮到本科生培養具有“高等教育”的特殊規律和規范,學院為聯合導師配備副導師。由于校外導師對本科生的校內情況不熟悉,為了防止“實用主義”傾向,保證本科生培養的畢業論文學術質量,學院為每個企業聯合導師配備了一個校內助手,他們一般都是年輕博士,在學術方面具有一定的水平,特別熟悉本科生培養的校內流程。在前三年學年校內課程教學培養過程中,作為學生和企業導師溝通的紐帶,定期的組織學生和校外聯合導師見面交流,一方面提高了副導師的實踐能力,也給學生的理論學習提供了幫助。在于企業聯合導師溝通過程中,由“校內”到“校外”,有學生到副導師再到合作導師,溝通更順暢。學生在聯合培養基地畢業設計期,企業導師負責實驗指導,校內導師負責學術規范方面的指導。在溝通過程中,由“校外”到“校內”,由聯合導師到學生再到副導師,確保整個畢業設計數據真實準確且具有學術性。
四、小結
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支撐條件建設為服裝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場所,校企聯合培養人才全程參與機制則為服裝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內涵和保障。支撐條件建設和全程參與機制二者相互結合,一方面為滿足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服裝營銷學生的培養目標,另一方面為上海紡織控股集團乃至社會提供了符合要求的服裝營銷專業人次。學生、高校和企業達到了三贏的局面,為服裝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未來發展的方向。
作者簡介:曲洪建:(1979-)男,山東煙臺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金項目: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學研究項目(y2014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