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春微
[摘要]據估計,未來十年內電子商務人才缺口是200萬人,而我國各高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畢業人數是10萬人,所以電子商務專業是極具發展前景的產業。但也有數據顯示目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就業工作對口率卻是很低的。企業和用人單位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眾多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卻處于失業狀態。為了探討這種問題出現的原因,針對大數據時代的特征和民辦高校的特色,對電子商務專業建設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完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觀念,培養出更多既懂理論又有實際能力的電子商務專業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大數據;民辦高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
在全球電子商務高速增長的大背景下,我國電子商務也急劇發展。據統計,我國登記在冊的電子商務企業已達到1000多萬家,其中大中型企業就有10萬多家,到2016年,中國企業專業電子商務人才缺口達400萬以上。目前,包括高校和各類培訓機構每年輸出的人才數量不到10萬人,人才總量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因此,電子商務專業是非常有前景的專業。
一、電子商務教學改革背景分析
目前,全國共有314所院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2013年、2014年和2015年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率均在94%左右,在各專業的排名為17。吉林省相關教育機構對吉林省各高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情況進行了統計:省內共有8所院校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分別為吉林大學、長春工業大學、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吉林財經學院、長春財經學院、吉林工商學院、長春建筑學院、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其中長春工業大學分招本、專科學生,其余均為本科學生。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和長春建筑學院是民辦本科院校。這些高校2015年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都非常高,長春建筑學院尚無畢業生。市場有高需求,但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卻不能真正滿足企業的需求,原因就在于現有的電子商務專業在教學中尚存在一些問題。
二、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程內容不夠新穎
電子商務在飛速發展,而學校的教學內容只注重傳統知識的講授,沒有加入專業前沿問題的探討,跟不上電子商務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導致學生畢業后無法面對已經變化的市場需求。
2.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對于民辦院校的學生來說,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最重要的。實踐教學作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高校的重視,特別是在一些工科專業中。 但在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實踐教學被弱化的情況,電子商務尤其是在教學資源相對有限的情況下,財力、物力、人力的投入明顯不足。 事實上, 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將來從事的工作具有明顯的應用性特征,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社會對其實踐能力和素質的要求非常高,必須提高對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各方面的投入,促進電子商務專業實踐能力的提高。
3.課程體系不盡合理
傳統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概論、電子商務網絡、電子商務支付、電子商務物流、電子商務安全、電子商務網站設計、網絡營銷等專業課程。主要的專業基礎課程集中在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原理、會計學原理和市場營銷等課程上。在大數據時代下,這樣的課程設置明顯不合理。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要求學生通過數據的分析與挖掘,發現企業面對的危險和機會,找出企業的優勢和劣勢,幫助企業作出正確的決斷。
4.實踐教學隊伍不完善
在一些民辦高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隊伍還不是很完善。由于很多教師沒有實踐經驗,也沒有大數據分析與挖掘的能力,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數據分析、挖掘能力的提高,進而對專業教學實踐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三、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改革的措施
1.調整民辦電子商務課程設置,提升學生大數據處理的能力
在大數據時代下,企業間的競爭已經成為對數據資源的競爭,對于電子商務企業來講,他們是最容易獲得用戶數據的企業,從收集來的海量的數據中處理、分析、找出有價值的信息是電子商務專業應具備的技能。
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主要是由商務管理類和計算機類課程組成。在此基礎上,為迎合大數據發展的需要,需要添加數據倉庫、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spss統計軟件等課程。引導學生構建數據倉庫收集數據、采用數據挖掘處理數據、利用OLAP分析數據,使電子商務專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商務智能技術,從而增強收集、處理、分析數據的能力,以解決企業在大數據應用過程中面臨的困難。
2.教師實踐技能的提升
對于民辦院校來說,應滿足教師在教學方面的需求,同時也應拓寬教師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的途徑。例如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提出“雙師型”的要求,即能把專業理論和臨床實踐有機結合的教師。“雙師型”既要求具備勝任專業理論課教學,又具指導專業實踐教學的素質,具有在本專業一線工作的經驗,又能夠勝任專業理論課教學和實踐課教學的能力。這種對教師素質的全面培養要求,將會大大提高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效率。
3.校內實訓
以“服務外包”為載體的校內電子商務生產性實訓基地由學校提供場地,企業提供項目、技術和師資支持,是一種校企之間深度合作的新模式。基于這種模式的校企合作打破了以模擬實踐為主的實訓教學傳統,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體驗電子商務,讓學生提前在學校感受企業的工作氛圍,拉近了學生與企業之間的距離。民辦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更加應該加強實訓體系的建設,如網上創業實訓、企業網站設計、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實訓、網絡營銷實訓、ERP沙盤實訓等。
4.產學合作創新模式
國家大力提倡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的開展,為此,可依托知名企業和高校的大創中心,堅持開放式辦學,致力于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在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中組建團隊,以團隊的形式為中小企業提供網站技術與網絡營銷服務,最終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贏。
5.教學、實訓與各種證書掛鉤
這些證書不僅僅是剛畢業學生進入社會的敲門磚,同時也是他們的崗前培訓。阿里巴巴和助理電子商務師培訓的實質是把企業對員工的部分培訓內容提前移進學校,在學校接受阿里巴巴和助理電子商務師的培訓后,就能在企業直接上崗。
6.對民辦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定位
民辦高校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應以商務型和技術型人才為主。要實現對于針對性人才的有效培養,在研究當代大多數企業及社會需要的基礎上,分析區域經濟發展情況,以此為背景,建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保障電子商務教學目標的明確性和市場性。電子商務專業作為一個復合型專業,所涉及的專業內容相對十分廣泛,在知識體系專業定位方面,要保障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和完善性。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商務型人才主要是指在電子商務運作方面內容的專業人才;而技術型人才包括信息技術內容、計算機網絡技術內容等領域的內容。只有明確的專業定位,在此基礎上拓寬電子商務知識體系,才能保障人才的有效培養。
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要求高校培養出適銷對路的專業人才,才能促進電子商務更好地發展,同時,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也必將拉動電子商務人才的就業范圍。“面向市場、面向學生、面向實踐”是大數據背景下民辦院校辦好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原則,只有以此進行教學改革,將地區、經濟、人文等與電子商務知識聯系在一起,完善人才的創新培養模式,才能切實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韋曉.大數據環境下中職教育發展研究 [J].課程教育教育,2015(02).
[2]朱聞亞.基于“專業-就業-創業”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2(02).
[3]谷瑞軍.電子商務專業“三創”實踐教學培養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01).
[4]黃雅靜.大數據時代下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特點分析[J].職業教育,2015(08).
(責任編輯 付淑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