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朱曉霜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00-01
摘 要 在全民健身的政策熱潮下,群眾體育成為一個較大的突破口。靖港古鎮作為一個以旅游業致富的千年古鎮,響應政府的號召,積極開展體育健身活動,以期增強群眾體育認知,并為其它地區的體育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靖港古鎮 群眾體育 現狀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靖港古鎮群眾體育現狀。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等在調查靖港古鎮群眾體育現狀時,采用發放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共發放200份問卷,參與體育鍛煉的有效問卷164份。
二、結果與分析
(一)年齡分布情況
在靖港古鎮參加體育鍛煉被調查者的164人中,分為如下幾個年齡階段:21到35歲占19.5%,36到50歲占38.4%,51到65歲占24.4%,66歲及以上占17.7%。
(二)對體育鍛煉的認識
通過調查這164人對體育鍛煉的認識的發現,56.7%的人認為體育對于健康是非常有益,占總數的32.9%人認為體育對于身體健康有幫助,有10.4%的人覺得是否從事鍛煉對身體沒有多大影響,持無所謂態度。
(三)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目的
被調查者中有部分的人最初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是為了強身健體,預防疾病;但絕大部分的參加體育鍛煉是以增加經濟收入為目的,一些老人或婦女由于體力活動不多,他們希望將扇子舞、腰鼓、舞龍舞獅等體育活動作為一種副業,獲取一些額外的經濟收入。
(四)參與體育活動家庭年均消費
靖港古鎮居民家庭用于投資他們所參加各項活動時購買器材服裝的消費(不包括用于生活的運動鞋服等)情況如下:6.1%的人家中沒有專門的體育投入或消費行為,而投入超過1000元以上的家庭也只占了15.2%。
(五)參加體育鍛煉每周的次數
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群眾勞動強度明顯下降,空余時間延長,參與體育鍛煉自然人數增多。選擇一周參加“3次或以上”的居民最多,占總人數的47.6%;一周只參加“1-2次”的人約54人,占到了總人數的32.9%。
(六)參加體育鍛煉每次的時間
體育人口是指每周至少鍛煉3次,每次時間不少于30分鐘,感覺到中等以上的負荷強度的人。靖港古鎮在接受調查的人群中,30分鐘以下的占17.1%,30-60分鐘的占51.8%,60分鐘以上的占31.1%。
(七)體育活動項目
靖港古鎮的居民活動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包括人們最常見的慢跑和散步,以及當地作為商業盈利的特色項目,如腰鼓,扇子舞,舞龍舞獅,和當前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盛行的廣場舞等。這些豐富多樣的項目受場地影響小,活動人群不限制年齡,老少皆宜。
(八)體育鍛煉活動場地
活動的場地影響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和積極性。靖港古鎮地理位置優越,依山伴水。政府在開發旅游資源的同時,在古鎮的建筑前有著大型專門的廣場,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其次,居民自家庭院,公路街道是他們活動的主要場所。
(九)體育鍛煉形式
靖港古鎮進行體育鍛煉的特殊目的和方式直接影響了靖港古鎮參加體育鍛煉的形式。該鎮共有17個行政村,共有3個由18人左右組成的腰鼓隊,2個由35人左右組成扇子舞隊和2支由15人左右組成的龍獅隊。其規模正在不斷的擴大。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靖港古鎮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所占比重大,且多數能認識到體育帶來的益處。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以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為主。但以經濟收入為目的的群眾比例相對較大。2.居民在體育方面的年均消費并不高,但每周參加運動的次數以及時間相對較多。3.靖港古鎮可進行集體項目的非專業場地大,但專門的場地設施十分缺乏,不利于體育活動的多樣化發展。4.靖港古鎮居民參加的有組織的活動占大部分,一般以當地特色的盈利活動廣場舞、腰鼓、扇子舞為主。
(二)建議
1.政府應當加強宣傳和教育力度,使人們正確認識體育的健身功能,不要單純的以增加經濟收入為主要目的去鍛煉。2.有效發揮現有場地設施的作用,政府加大對群眾體育的投入,進一步完善專業的體育場館設施。3.積極挖掘適合大眾身心特點的傳統體育項目,推廣科學實用、簡便易行的體育健身方法,通過群眾體育這個平臺普及發展具有特色的群眾體育文化。
參考文獻:
[1] 盧元鎮.社會體育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3.
[2] 虞重干.體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紐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1):39-40.
[3] 肖豐,李萍.河南省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體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2009.12.
[4] 姚磊,田雨普.經濟欠發達地區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體育人口的研究——以安徽省巢湖周邊地區為例[J].2010.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