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屈錢 謝梅成
摘 要:本文從湖南省船舶工業的現狀出發,結合益陽職院發展現狀,從產教融合的角度,分析了促進產教融合的具體措施,并提出了促進湖南省船舶工業轉型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船舶工業;轉型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151-02
十八大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的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大力推進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的發展。“十三五”時期,湖南船舶工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對著諸多挑戰。在新的形勢下,我省船舶工業要準確把握國內外市場變化的新趨勢,準確把握國內外技術變革的新方向,堅持創新驅動,有效整合各種資源,發揮政府、行業、企業、高校、院所的聯動作用,加快推進產教融合,推動船舶工業持續快速發展。
一、湖南省船舶工業的轉型發展迫切需要推進產教融合
“十二五”期間,我省船舶工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全省以發展“專業、特色、高技術”產品為著力點,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內引外聯,有效應對了國內外復雜的市場變化和行業的結構調整,年均增長幅度超過20%,在國際運力和船舶建造能力過剩的背景下實現了逆勢上揚,培育了一批規模企業,基本形成了以益陽、常德、岳陽、長沙四市為重點的環洞庭湖船舶產業集聚區。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作為長江流域重要的水網地區,我省船舶工業發展狀況與我省的水網地位不相適應,規模總量偏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發展模式傳統、創新能力不夠;產業結構不優、配套發展滯后;資源整合能力不強、融資渠道不暢;人才嚴重匱缺、培養基礎薄弱等問題仍較突出,嚴重制約了全省船舶產業的健康發展。《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岀,堅持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制造業創新體系,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是制造業實現由大變強的基本方針和戰略任務,并提出要堅持把人才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根本,加快培養制造業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以提質增效為中心,突出重點,加快推進產教融合,實施創新驅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應是我省船舶工業發展的現實選擇。
職業教育是推進產教融合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批示,明確了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時代重任、發展方向、支持重點、各級黨委政府發展職業教育的職責。2014年,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教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各項任務、具體舉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相關部委相繼出臺了關于創新職業教育發展、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等一系列文件,組建了新一屆行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修訂了高職、中職專業目錄,規范和促進產教融合。服務《中國制造2025》,主動融入產業發展,系統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積極服務中小企業,走產學研協同發展之路,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目前,一些地方本科院校逐步向應用型大學轉型,不少高職院校主動對接區域產業發展,創新辦學模式,為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發揮了積極作用,探索了許多成功的經驗。
二、建好船舶專業群,為我省船舶工業的轉型發展培養急需人才
益陽職院秉承“服務經濟發展、培養一流人才”宗旨,積極呼應省內船舶企業的需求,在省經信委和部分船舶企業的支持下,經省教育廳批準,去年開設了省內高校唯一的船舶工程技術專業,今年開設了游艇設計與制造、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明年計劃再開設船舶動力工程、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五個專業構成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群,該專業群已獲批湖南省特色專業群建設。受省經信委委托,學院承擔了省船舶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起草任務。為適用國家推進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的發展戰略,更好的服務我省船舶工業的發展,我院將集中力量建設船舶專業群,為省內船舶企業培養急需人才。
(一)高度重視專業群頂層設計
在省教育廳和省經信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通過廣泛調研,緊緊依托省內船舶行業企業資源和就業市場優勢,整合學院現有資源,與益陽市地方海事局共建船舶專業群,聘請省內外政府、行業、企業專家參與船舶專業群建設,科學制定建設發展方案。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主要針對企業需求。船舶專業群建設方案通過兩次專家論證會的論證,專家們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二)高標準配置教學資源
我院具有40多年的辦學歷史,開辦機電類專業也超過20年,具有豐富的辦學經驗和較強的機電類實習實訓條件,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聘請九江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以及船舶企業知名專家擔任客座教授,計劃設立技術大師工作室和名師工作室,聘請省內行業專家從事技術創新和檢驗檢測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學院計劃投資3000萬元興建船舶機電大樓的項目已經獲批,重點建設船舶專業群實習實訓場地,包括船舶輪機模擬機艙實訓工場、船舶建造實訓工場、復合增強材料船舶實訓工場、焊接實訓工場、船用柴油機拆裝實訓工場以及專業群公共實訓場地,計劃投資興建600平方高標準的船舶展覽(博物)館,既能用于學生認知性學習,也能供社會參觀,提供愛國和科普教育。
(三)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我院創辦船舶專業群受到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和支持,特別是省內船舶企業,比如湖南湘船重工、太陽鳥游艇以及常德達門船舶等,充分發揮企業與學院的雙主體作用,積極推動探索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強化行業對教育教學的指導,推進專業教學緊貼技術進步和生產實際,積極推行課堂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強化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多種實習形式,有效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我們將始終貫徹對接產業、服務企業、開放辦學的指導方針,以為企業培養一流人才為己任,積極加強與行業及各企業的聯系對接,努力將船舶工程辦成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的專業(群)。船舶專業建設希望能得到省內行業企業的大力支持與幫助。
三、積極推進產學研協同發展,助力我省船舶工業轉型升級
高職院校的三大基本職能是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首要任務,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推進技術進步和行業企業的協同創新發展,是重要的基本職能。我省船舶工業的轉型升級和學院的專業發展,都迫切需要創新體制機制,大力推動產教融合,實現產學研協同發展。
(一)強化產學研協同發展共識
我省船舶工業要做大做強,成為制造強省的重要力量,需要有政府的支持和強力推動,需要有行業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和主動作為。創新驅動我省船舶工業發展,有兩個問題需要認真研究解決: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創新產業發展體制機制;二是加強技術突破,在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領域占據高地。這就行業主管部門、協會、船舶企業形成廣泛共識,集中力量聯合組織攻關,盡快有所突破。
(二)建立船舶行業專家信息庫和信息交流平臺
我省船舶行業技術研發力量相對薄弱、分散,迅速建立行業專家信息庫,充分發揮專家在產業轉型升級、技術攻關、人員培訓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定期組織專家就我省船舶工業轉型發展的一些重點問題進行專題研討和課題攻關,形成行業發展的“智庫”。目前我們正在做一些前期摸底工作,希望得到大家特別是專家們的關心和支持。適時建立湖南船舶工業信息化交流服務平臺,鏈接政府、船舶工業及相關協會、科研、評估機構,及時發布船舶及相關產業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國家政策、支持項目、招投標項目等,發布我省船舶企業生產、技術、服務等接單合作信息,船舶企業及相關產業企業成果,構建平臺內成員單位共同建設、信息分級共享的信息高速公路,推動行業內部實現資源共享。
(三)搭建船舶工業協同創新服務平臺
利用我校新增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群的契機,以高等院校為載體,搭建船舶工業協同創新服務公共平臺,成立技術大師工作室或名師工作室,適時組建全省船舶工業協同創新中心,形成產業、地區、院校之間的技術開發聯盟,選擇具有帶動作用的重點方向,組織實施若干船舶工業創新發展項目,形成以技術位紐帶,以項目為載體,優勢互補,共同攻關的合作技術創新新模式,努力實現技術創新的重大突破,推動產學研一體化進程,加速我省船舶企業轉型升級。
(四)積極為中小船企提供項目決策咨詢服務
產業發展需要培育中小企業集群,省內中小船舶企業在產業轉型升級中如何找準位置,錯位發展,需要從供需關系、產業布局、產業鏈配套等層面綜合考量。學院可以充分發揮財經、商務、船舶、機電等多學科專業人才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包括進行市場調查、發展規劃、營銷策劃、成本管理、人員培訓、考證等商務解決方案,為企業決策提供咨詢服務,避免行業內部盲目發展、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促進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益陽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莊小蘭.跨境電商的人才核心技能需求分析與培養對策[J].管理觀察,2015,(17):178-180.
[2]謝凌.湖南省船舶工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湖南大學,2009.
[3]童旭東,彭斌.振興和發展湖南船舶工業的戰略思考[C].2009年湖南國防科技論壇論文集.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