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慶
【摘 要】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新興課程,其重要性已眾所周知,并且此次課程改革及新課程標準的許多重要思想早已在許多學校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得到了體現。可以說,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是這次課程改革和新課程標準實施的先頭兵。而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新課程理念的首要環節。本文在介紹了新課改的一些相關理念的基礎上,結合案例,主要分析和探討了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呈現的原則、特點以及優勢。
【關鍵詞】新課改;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1.前言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我國的教育改革帶來了新的視野,為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新課標指出,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目的是沿著本次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學會如何獲取、處理信息以及綜合運用信息技術來分析、解決實際的問題。
2.新課改理念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下面結合案例《信息及其特征》,具體分析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
2.1三維目標結合
新課程倡導課堂教學要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
在案例《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學設計中提出了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在知識與技能目標中提出了讓學生能夠列舉學習與生活中的各種信息,感受信息的豐富多彩性以及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在過程與方法目標中提出了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或歸納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術解決的問題,能通過問題分析確定信息需求;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中提出了讓學生養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三維目標的結合,是學科課程目標的框架,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
2.2創設良好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基于信息技術的特點,學生容易對信息技術課產生興趣,作為教師應抓住時機,加以引導、扶植、培養,使學生形成學習興趣。在《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學中設計了學生朗讀表演“海上求救故事”和“感覺剝奪實驗”為學生開設了情景課堂,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情景課堂的開設,促進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的愿望,讓學生不再被動地學習,而是主動進行想象和思維,從而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2.3選擇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及學校計算機硬件設備的逐步更新,信息技術教師應利用好這些有利的因素,在秉承已有的教學方法上,進行有益而可行的教改探索。在所有方法中的任務驅動式是最受大家所喜愛的,我省的信息技術課教材就是基于這種教學模式所編寫的,實踐證明用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學所達到的教學效果也較好。
在《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學設計中把學生分為了百戰百勝隊、真假難辯隊、永不退色隊、千錘百煉隊、百變一身隊,讓學生通過完成不同的任務從而發現信息的不同特征。學生在生動具體的任務驅動下,積極地進行查閱、思考、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學生之間積極開展了相互協作,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真正培養了學生利用計算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等諸方面的素質。這是新課改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符合新課標要求的。
2.4設計教學策略
2.4.1在交往中快樂學習
快樂學習一直是學生最渴望的夢想,也是家長和社會所期待的。而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上的合作交流,給教學帶來了清新的空氣,給我們的快樂學習帶來了希望。在《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學設計中“海上求救故事”、“感覺剝奪實驗”、討論信息的載體依附性和價值性特征時無不體現了師生的交流與合作,體現著快樂學習。
2.4.2開展課堂多元評價
積極開展課堂多元評價是新課程所要求的,也是促成快樂學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案例《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學評價中,不僅有對學生搜集信息這一任務的評價,還涉及了對小組的合作與交流的評價;不僅有對搜集信息結果的評價還涉及了對搜集信息過程的評價;不僅有教師評價還涉及了自評、互評等多種評價形式。這樣的評價讓每位學生成為了評價者和被評價者,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的同時又檢測了他們的學習效果。
2.5優化媒體手段
作為一個在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較領先的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把自己的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在《信息及其特征》案例中使用了投影、課件、學校BBS論壇、在線提交學習網站等多種媒體手段。同以往的單一、枯燥的課堂教學相比,媒體手段的使用,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優化了課堂教學,形成了快樂學習。
總之,新課改使教學目標從傳統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轉變為信息素養的全面提升,這些都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要從根本上發生轉變,傳統的講授法、“電灌”法已不再適應新課標的教學實踐,探究、自主、合作、討論。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有著其必然要遵循的原則,呈現出其新的特點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