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莉
摘 要:任務型教學活動作為新課改要求下的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方式,以其所具有的目標指向性、要求具體化、探知有序化等顯著教學功效,得到深入、廣泛的應用。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基于數學課堂任務型教學活動所遵循的教學原則,對如何有效實施任務型教學活動進行研究。
關鍵詞:新課改;數學教學;任務型教學;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4-0062-02
一、前言
任務產生壓力,壓力催生動力。沒有任務和目標的實踐活動,只會方向不明、目標不清、毫無頭緒,難以達到預期的“彼岸”。任何實踐活動,都應當在一定標準要求下、一定程度壓力下有序地組織開展和深入實施。教師在課堂教學進程中,要始終圍繞培養學生主體學習能力、促進智力發展以及培養品質情操等任務和要求,實施行之有效、務實管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期達到教師講解和學生學習的深度融合、有機統一。讓學生帶著情感、帶著任務、帶著目的,開展和實施有序、有效、深入的學習實踐探知,是新課程標準實施綱要對數學教學工作者提出的根本要求。任務型教學活動作為新課改要求下的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方式,以其所具有的目標指向性、要求具體化、探知有序化等顯著教學功效,得到深入、廣泛的應用。近年來,任務型教學活動的教研和實施,表明該類型教學方式不失為師生合一、教學合一的有效教學形式和手段。現結合日常的教研實踐,對新課改下的數學課堂任務型教學活動的實施進行研究。
二、任務型教學活動實施的原則
1. 遵循因生施教的教學原則
任務型教學活動實施的對象是學生群體,學生學習活動效能的高低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劣。教師所開展的任何教學活動,實施的任何教學策略,都必須抓住和緊扣學生主體這一關鍵因素。數學教師在任務型教學活動進程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觀念,預設的任務內容、布置的學習任務、開展的任務教學等等,都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現狀和學習探知實情,實現學生學習實際能力與任務型教學活動的“對等”和“融合”。例如,“一次函數的圖像”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探知任務的設計上,緊貼學生當時的認知實際和現有的學習實情,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了“已知一次函數的圖像過點(0,2),則該函數的圖像與軸交點的坐標是多少”“一次函數的圖像過點(0,2),且函數y的值隨自變量x的增大而增大,請寫出一個符合條件的函數解析式”等具有遞進特性的探知任務。同時,借助現代化教學軟件和器材,對一次函數的圖像進行直觀、動態的展現,有效避免“教”和“學”之間脫節,從而實現“學”與“教”之間的平衡。
2. 遵循啟示引導教學原則
傳統任務型教學活動,是一種直接展示、灌輸式、強制式的教學方式,不能引發和促動學生根據探知任務內容,進行更為深入、更加有效的思考和研究。而新課改下的數學任務型教學活動,倡導的是助推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實踐活動,讓設置的學習任務成為學生有序、有效探知,進行研究的“指明燈”和“風向標”。因此,數學教師實施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所設置的學習探知任務要具有啟示性、引導性等功效。要能夠使所設置的學習任務和探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學生進行新知學習、數學問題案例解析、思維推導研究等有效數學實踐活動的“前進標桿”和“科學指南”。從而保證學生所實施和開展的數學學習活動,都能夠在預設的教學軌跡及預定的活動范圍內正確前行、有效探究、高效實施。同時,借助教師所設置的學習任務內容,學生遇到認知疑惑、解析卡殼時,通過對學習任務內容的研習和體會,就能夠做到觸類旁通,獲得進一步的思考,進而找出認知疑惑的“關鍵處”以及解析困難的“要害點”。例如,在“三角形的三邊大小關系”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教材內容分析以及以往學生學習情況研究,針對學生感知“三角形三邊性質”知識點中存在的“為什么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的認知疑惑,可以有針對性地設置“用事先準備好的小木棒拼接三角形”的學習任務予以呈現。學生在感知和完成“拼接三角形”學習任務的進程中,一方面認識到“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引起他們的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由此及彼,了解到“拼接一個三角形的基本要求”,從而由表及里,對“三角形的三邊大小關系”的內在關聯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思考,有效解決學生在學習認識中的疑惑和不解,為學生更深層次地學習認知該節課內容,打下深厚的基礎。
3. 遵循鞏固性教學原則
鞏固強化已有的知識經驗,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技能,是教師開展和實施課堂教學的根本愿景和現實遵循。任何學科、任何教師,組織實施課堂教學,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學生主體更好地鞏固、強化、升華所學知識技能。數學教師實施任務型教學手段時,要始終遵循鞏固性教學原則的要求,讓所設置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要求,成為學生有效鞏固和強化所學數學知識與數學技能的重要“介質”,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解題技能。
三、任務型教學活動實施的方法
1. 緊扣教材要點內涵,設置學習任務
教學活動的鞏固性教學原則,決定了教師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必然成為學生主體知識素養提升和升華的重要“路徑”。數學教師在課堂任務型教學活動實施進程中,不能脫離數學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隨意性地設置較為膚淺、與教材內容關系不緊密的認知任務或探究要求,而是應該緊緊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教材教學意圖和目標要求,設置具有針對性、緊貼性、實效性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從而讓學生借助教師所設置的有的放矢、緊扣教材的任務內容,獲得更為深刻的數學知識認知。例如,在“平行線的性質”一節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該節課“理解平行線的性質與平行線的判定是相反的問題,掌握平行線的性質”“會用平行線的性質進行推理和計算”等教學目標要求,以及該節課教材知識點中的學習認知重難點等內容,設置“我們都知道平行線的畫法,請同學們畫出直線AB的平行線CD,結合畫圖過程思考畫出的平行線,找一對同位角看它們的關系是怎樣的”“是不是每一對同位角都相等呢”等學習任務予以呈現。學生在教師設置的學習任務驅動下,有的放矢地側重于對重點內容的認知和探索。
2. 融入能力素養要義,開展任務教學
學習技能和素養情操的培養,是每一位教師必須肩負和承擔的教學重任與根本職責。能力培養應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并成為教師必須完成的第一要務。任務型教學作為課堂有效教學形式之一,同樣要予以貫徹和落實。因此,數學教師實施任務型教學時,應該樹立學習能力培養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主體的數學學習能力培養和鍛煉,落實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根據學習任務,開展自主探知、合作探討、深入探究、推導研究等數學實踐活動,實現任務型教學活動與探究思維實踐活動二者之間的高度統一,達到教學任務達成和學習能力鍛煉的雙重目標。例如,在“三角形”章節教學中,教師根據該節課學生認知掌握的實際情況,設置“如圖1所示,在△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線,∠CAB=50°,∠C=60°,求∠DAE和∠BOA的度數”的探究任務,組織學生開展該探究任務的解答研究活動。此時,教師針對該案例探究任務,組織開展“以生為主” 的合作探究教學活動。學生自主探知案例的題意及解答要求,認識到該問題主要運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三角形的中線”等數學知識點,同時也能夠考查學生的實際運用情況。在合作探析、討論后,學生指出該案例解析的思路為:“先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求∠ABC,然后再根據角平分線的定理,求得∠DAE的度數,在此基礎上,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求得∠BOA的度數”。教師適時進入合作探討過程之中,參與指導學生的討論,并根據學生的解析思路進行點評:“該問題解答的關鍵,在于利用角平分線的性質解答出∠EAF和∠CBF的度數,然后再運用其外角性質求解。”這樣,學生在教師布置的探究任務探知研究中,互助合作、動手操作、思維探析、推導歸納等方面的數學學習能力都得到有效鍛煉,實現教學目標和能力培養的“雙豐收”。
3. 緊扣個體之間差異,設置任務要求
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這是客觀現實,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將這種差異拉近和縮減。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內容時,不能忽視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特性。在設置學習任務時,要緊緊抓住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進行有效的設置。布置面向不同類型、不同群體的學習任務和探知要求,使得學習任務統籌兼顧,貼近每一個學生、緊扣每一類學生,促進不同類型學生群體進步發展,從而實現整體進步、共同提升的教學目標。例如,在“梯形”一節課鞏固練習環節,教師在該環節學習任務的布置中,可結合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特性,設置如下問題:“如圖2,在梯形ABCD中,AD//BC,延長CB至E,使BE=AD。(1)求證:M為AB的中點。(2)用直尺作出CD的中點N,并在圖上標上理由。連AN交DE于O,設AD=3,BC=5。求DO/OE的值。”一題多問的數學問題探析任務,采用從易到難的解題任務和要求的方式呈現,讓三種類型的學生群體在獲得思考、鍛煉機會的同時,獲得發展、前進的動力。
4. 強化科學指導評價,保證教學實效
任務型教學活動的實施,學生自始至終都參與其中。任務型教學活動的成效,包括學生在其中的表現和學習成果,需要教師進行科學、客觀的點評和指導。數學教師應將評價教學作為任務型教學活動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補充,對學生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中的表現和效能,多給予肯定、積極的評價,以此增強學生參與解決學習任務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教師一方面要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自己評判自己的學習表現,促使學生深刻思考和自我剖析,另一方面,要創新評判方式,對存在的不足委婉地予以點明和提示,引起學生的注意、主動思考和糾正。
四、結束語
數學課堂任務型教學活動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其要求和標準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任務型教學活動作為新課改要求下的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方式,以其所具有的目標指向性、要求具體化、探知有序化等顯著教學功效,得到深入、廣泛的應用。數學教師要遵循教學原則,創新施教形式,堅持生本理念,科學組織實施任務型教學活動,一定能夠充分放大任務型教學的功效,實現學與教的良性發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朱海祥.數學課堂教學任務認知水平的評價模式探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4(02).
[2]邵鋒.淺析高中數學任務型教學模式下分層教學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1(01).
[3]朱昌寶.初中數學教學中任務型閱讀設計的研究[J].江蘇教育,2015(09).
[4]陳勇.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任務型教學實踐策略[J].成才之路,2015(20).
[5]徐小玲.中學數學課堂活動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
[6]賈音.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踐與思考[D].遼寧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