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寧
摘 要:為滿足移動軟件行業發展需求,對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開展校企合作共建移動開發課程進行了探索。圍繞校企合作,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體系、創新教學模式、“雙師型”教學隊伍建設等方面闡述了課程建設實施方案,提出了移動開發課程校企合作建設模式。
關鍵詞:校企合作;移動開發;課程建設
DOIDOI:10.11907/rjdk.161871
中圖分類號:G4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文章編號:16727800(2016)011022102
0 引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及智能手機的迅猛發展,市場對移動開發技術人員需求增多。各高校積極開設移動開發課程,培養與地區經濟發展需求適應、與專業崗位技能需求吻合的專業知識技能[1],這是時代對教育的需求,也是大力發展應用型本科,貫徹“工本位”教育理念,實現 “教、學、做一體化”的必然要求[2]。
1 移動開發課程建設目標
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要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的專業培養模式[3]。為適應江蘇區域軟件產業經濟發展要求和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趨勢,筆者學校圍繞軟件產業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積極探索移動互聯大背景下移動應用開發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模式,倡導 “工本位”教育理念,培養具有工程意識、創新意識、掌握移動開發技能的應用型人才[4]。
傳統的移動開發課程建設重理論輕實踐,重演示性、驗證性試驗,忽略設計性與探索性試驗,難以調動學習積極性,學生學習完課程后難以真正具備移動終端應用開發能力[6]。
移動開發課程面向具有計算機應用開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相關專業本科生開設,課程建設以工程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實現課程教學內容與企業職業崗位能力需求有效對接[5]。學生既要掌握扎實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又要掌握移動設備開發的新技術、新理念,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工程開發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
(1)將計算機軟件、硬件與網絡等資源整合在移動開發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了解移動通信相關應用及前沿技術,掌握常用的移動應用開發平臺構建方法,了解iOS與Android等主流移動應用開發技術。
(2)將手機應用軟件作為移動開發切入點,使學生能夠基于iOS與Android等智能移動操作系統平臺,利用OC或Java 等編程語言和 SQLite等開源嵌入式數據庫系統,開發一些小型移動應用程序,并能夠對項目程序進行測試,將項目在移動設備上運行。
(3)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注重實踐能力培養,使學生在學習移動應用開發各個專題技術基礎上,能夠開發用于智能移動終端設備的移動應用系統,同時培養管理溝通協調等綜合素養,具有移動開發崗位群所需要的項目開發和管理能力。
2 移動開發課程教學內容體系
移動應用開發強調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要將教學與科研開發結合[7],理論實訓引入企業工作環節,充分整合辦學資源與企業項目資源,構建多層次理論實踐教學體系,在多個層次和環節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基礎模塊。在此模塊中,根據先導課程學習情況,開設移動應用開發理論基礎課,講解iOS與Android的語言基礎知識OC和Java,在進入APP應用程序開發技術模塊之前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
(2)實訓模塊。此模塊分解為應用開發基礎、進階和技術專題3個層次,讓學生多層次掌握APP應用開發各個環節的技術點,在教學中采用項目點驅動知識講解方式,將理論實踐緊密結合,實踐驗證理論,理論指導實踐,在分解中掌握應用開發技能。
(3)開發模塊。此模塊是對實訓模塊的綜合進階。各技術環節分解學習后,引進企業真實項目案例,重構項目,按照企業項目工作流程進行開發,學生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建立工程思維,提高溝通協作能力。
(4)職業素養模塊。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了解企業規則要求、移動開發制度,培養工作責任感、積極主動的職業態度,了解自我定位與社會、企業對移動開發人才需求定位的偏差,達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以不斷提升自身職業素養,更快地適應社會需求。
3 課程教學模式創新
移動應用技術發展迅速,在課程教學模式上,要不斷創新,以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新技術新知識,面向移動應用開發職業培養應用型人才。
(1)校企深度合作師資全程參與。企業導師全程參與開發課程體系。在課程建設與課程教學實踐環節,從項目中提煉課程實訓知識點,設計教學流程、教學實踐備課、課程教學與總結。充分整合現有辦學資源與企業項目資源,讓行業專家更好地參與到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中。
(2)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在課程設置上,打破原來理論+實踐的課時分配,將課程定位為實踐課程,理論與實踐完全在移動應用開發教學實驗室進行,將教師理論導入講解、現場代碼程序演示與學生動手實踐訓練有機結合,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及學生應用開發能力。進行項目教學、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改革,選取企業真實項目作為工程實踐內容,幫助學生向移動應用工程師角色轉換。
(3)創新課程教學設計。將本科教育與職業要求結合,貫徹 “工本位”教育理念,根據企業移動開發實際需要的應用型技術進行課程設計,改變傳統的“ 課程目標、重難點”課程設計,以企業工作過程為導向,形成“技術知識目標—講師講解演示+學生實踐應用—回顧總結—技術知識預告”的創新課程設計模式。
(4)創新教學案例設計。從課程教學理論內容到實踐教學案例設計,均遵循源于企業項目案例、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原則,讓學生在案例與項目訓練中掌握移動開發技術。案例的技術點與理論教學知識課程進度保持一致,相互驗證;在案例與項目的難易程序上,保持前后課程的連續性與迭代遞增性;案例與項目無論大小,都作為一個完整的功能模塊在移動應用設備上調試運行。
在創新移動開發課程教學模式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快教學資源庫建設,構建移動開發課程學習公共服務平臺,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實驗指導文檔、教學視頻錄像、章節配套練習、行業資源等),滿足自主學習需要。
4 “雙師型”教學隊伍建設
“雙師型”教師不僅應具有普通教師應具有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而且應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技能、較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較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和較強的科研能力;既能擔任教師角色,又能擔任專業技術人員(行業專家)。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建設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學校培養適應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產學研內涵建設的重要舉措。
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從2014年起與泰國正大集團聯合辦學,貫徹“工本位”教育理念,倡導理論聯系實踐。學校為充分調動教師參與企業生產研發的積極性,建立了“雙師型”教師認證標準和一系列激勵機制。
學校鼓勵專業教師進入企業參與生產研發,在項目研發中提煉教學知識點、設計案例項目重構模塊,將項目經驗及時應用到理論實踐教學環節。
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為師資隊伍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教師可以在企業開發中積累實踐經驗,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同時,學校聘請企業中有豐富項目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技術專家到學校兼職授課,參與實踐教學,促進了 “雙師型”建設。
5 結語
在校企合作建設移動開發課程過程中,以培養具有移動應用軟件開發能力的工程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服務區域產業經濟為導向,校企雙方深度合作,從課程內容系統建設到課程教學實踐環節再到校企師資互聘,深化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創新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掌握了移動開發技術應用,提高了項目開發能力,有利于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 潘紅艷,陶劍文.以項目為核心的校企合作課程建設模式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0(6):2123.
[2] 李賢政.以省級精品課程建設帶動校企合作課程開發[J].中國高等教育,2010(3):1516.
[3] 劉光燦,張剛林,黃飛江,等.新建本科院校通信工程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中國大學教育,2011(4):210211.
[4] 張琳,容曉峰,沈虹.移動應用開發課程建設與教學模式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2(14):6365.
[5] 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進展評析(20102012,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719.
[6] 韓玉梅.計算機專業課程建設中的校企合作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4(3):4042.
[7] 牛麗,殷凡.校企深度融合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實踐——以iOS移動開發人才培養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14(8):8284.
(責任編輯:杜能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