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會科
摘 要:小學是人生發展的起步階段,也是初步培養閱讀思維和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也是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本文主要就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閱讀能力;激發興趣
小學階段對于培養學習的語文素養至關重要,在閱讀教學中,使學生具有穩固、持久的學習經驗,進而把經驗學習與創新學習緊密結合,學會多種閱讀方法,對學生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培養學習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靜心方能致遠
所謂靜心就是讓人的心靈得到寧靜,而心靈的寧靜才是智慧美麗的珍寶,具備心靈的安寧才能去思考去體會生命的真諦。所以,靜心其實是一種人的能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時刻告訴學生,不能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要保持安寧的內心,專心致志,在閱讀中去體會,去感悟,進而促進自身的成長。因此,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首要前提或者基礎就是培養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保持一顆安寧平靜內心的能力。
二、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一個不重視閱讀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推而言之,一個不重視閱讀的班級,是一個沉悶枯燥的班級。為了激發孩子們讀書的興趣,我首先從布置教室,營造氛圍入手。記得曾經在一本書中讀到過這樣一句話: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兒童時期所讀的作品往往能影響一個人一生中對待閱讀的態度。從小就愛閱讀的孩子不會是平庸的人,因為閱讀打開了孩子們的視野,提升了孩子們的品味。
每接到一個新的班級,我第一要做的事情不是了解他們以往的學習情況,而是讓孩子們寫一篇自我介紹,其中的一個重點內容就是寫出自己看過的一些課外讀物名稱,還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看法與感受。根據孩子們的具體情況,我再進行精心篩選,盡快列出一個比較適合本班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目錄,讓學生對照該目錄單再作具體安排。何時要讀哪幾本書,怎樣去讀才更有效果,都可以進行周密計劃。有了目錄單,孩子們似乎就有章可循,讀書的緊迫感也會因此而生。
三、不斷為學生推薦好書
為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發揮好書的作用,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列相應的推薦書目供孩子們作為課外選擇閱讀。同時,還通過對孩子和家長的調查,了解當代兒童的閱讀興趣和實際需求,并經常性地做好推薦書目的調整和完善工作,使推薦書目受到了孩子們的青睞,提高了學生閱讀的習慣。
四、提高學生感悟作品的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如《草原》一課教學中,教師課前可播放贊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繪草原景色的課件,創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起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時,抓住景物品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寫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時,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
五、讓學生明確閱讀目的
閱讀,離不開創造。而創造性地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的自讀為基礎,在自讀中領悟,在自讀中發現,在自讀的基礎上交流、指點。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閱讀實踐中去領悟和思考,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學習,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語言積累與科文、同學、老師對話,探究文章豐富的人文內涵。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達到以讀代講,加深理解的教學目的,還能夠誘發學生的創造力,是課堂煥發出活力。
六、指導學生閱讀方法,提高課外閱讀效益
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有了閱讀的興趣,不掌握進行閱讀的方法還是不行。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益。
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本領,能夠用盡可能少的時間來閱讀盡可能多的資料,吸收盡可能多的信息,以適應21世紀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和生活需要。21世紀的閱讀教學應該把篩選信息、概括重點等作為訓練把手,把培養判斷、選擇和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放到閱讀教學的重要位置上。按照閱讀專家曾祥芹、韓雪屏先生研究,新世紀,人們必須迎接三個挑戰:一是無限的書籍對有限的閱讀時間的挑戰;二是成幾何級數膨脹的信息對讀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戰;三是大量新知識對讀者理解能力的挑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電腦進入普通大眾的家庭,上網閱讀將逐漸成為今后閱讀的大勢。因此,訓練學生閱讀的速度,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使學生讀得更多,讀得更快已勢在必行。
總之,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培養學生能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有責任讓孩子的心靈在閱讀中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