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樑
【摘要】數學學科是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在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材中新增了一個“數學廣角”,開設“數學廣角”的主要目的是對一些小學數學思想方法進行介紹與滲透,使學生逐步發現并切身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的意義與價值.本篇論文中,筆者主要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思想方法;滲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數學思想方法不僅是人類文化寶庫里的一塊瑰寶,也是數學的精髓、人類智慧的結晶.通過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現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思維品質,更有利于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下文中,筆者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進行了研究.
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教學過程的重視,組織學生加強交流與溝通,主要是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例如,在對“簡單組合”的相關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急于提煉教學方法、簡單地得出結論,而是應當更多地加強對過程的重視,讓學生去探索應當怎么擺才能不遺漏、也不重復,讓學生想一想應當采取什么方法才能記錄搭配結果.這樣的做法,培養與提高了學生全面思考問題、有順序地解決問題的意識,符合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使用簡單的符號表達自己對知識的看法,有的學生用圖形表示,有的學生用字母表示,有的學生則用文字表示,等等.學生使用圖片擺出具有抽象特征的符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考經歷了從實物到抽象的轉變,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思考非常明顯,實現了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二、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數學思想方法便是數形結合方法.根據圖形、數字之間存在的互相對應關系,通過實現圖形、數字間的轉化解決數學問題,這種思想方法便是數形結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教學內容可以利用數形結合.例如,在對重疊問題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設計兩個情境:第一個情境是“小朋友排排站求總人數”以及“朗讀怪體詩”,設置這個教學情境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理解與認識“重復”的概念,也可以為深入體會“交集”的含義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個情境是讓學生現場報名,參與到收集信息的活動中來,并讓各個小組的學生站在他們相應的圈子里,目的是為韋恩圖的設計提供良好的知識準備與心理準備.設置出相應的問題,如“怎樣清晰地表現出報名情況?”這樣的做法使得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學習需求,從而可以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進行“設計韋恩圖”的探索;在探索過程中,學生經歷了從動作到表象,再從表象到符號化的轉變,并且深刻體會到了韋恩圖再設計、在發明過程,這種做法的主要目標是在有效解決“重疊”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化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以及符號化思想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再例如,對“比較物體長短”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從實物入手,如讓學生比較一個尺子與一塊橡皮的長短,讓學生對物體的長短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之后,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物體長短”的概念,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本子上畫一些線條,這些線條有著不同的長短,并讓學生用尺子量出線條的長度、用數字表示,之后再讓學生比較數字的大小,學生通過比較數字的大小就可以深刻認識到長短不同的線段之間的具體差異.
三、在鞏固運用的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符號化思想是另一較為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符號化思想,培養與提高小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這是新課程標準改革提出的要求.例如,在對“重疊問題”的相關知識進行運用拓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符號化思想.如,可以分別出示喜歡劉翔、喜歡姚明的統計表,讓學生填寫統計表,之后再根據統計表匯報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感覺到應用統計表整理信息存在非常多的重疊現象,對這些信息的整理非常不方便,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會產生應用韋恩圖的需求.在進行信息整理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數字、符號、圖形代替文字,其目的是讓學生經歷如下過程:從具體到表象、從表象到抽象、再從抽象到符號化,從而實現了數學集合模型的建構,在鞏固運用的過程中滲透了數學集合思想.
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思想方法,從根本上來說是研究數學問題的一種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數學思想方法進行科學應用,有利于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質量與水平.
【參考文獻】
[1]熊華.加強數學思想滲透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對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數學廣角”修訂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1(09):61-66.
[2]田潤垠,胡明.小學數學“數的運算”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04):93-99.